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7-08-05 03:06

  本文关键词: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保罗·弗莱雷 被压迫者教育学 意识化 对话


【摘要】:《被压迫者教育学》是保罗·弗莱雷(Freire Paulo)一生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的精华。通过对《被压迫者教育学》的框架进行勾勒,来解读保罗·弗莱雷(Freire Paulo)的教育思想。主要从教育核心、教育目的、教育脉搏、教育途径、教育实践五方面进行剖析。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保罗·弗莱雷 被压迫者教育学 意识化 对话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被誉为“拉丁美洲杜威”的保罗·弗莱雷(Freire Paulo)是巴西著名的教育家,是自赫尔巴特、杜威之后,教育理论史上“第三次革命”的开创者和实践者,被人们誉为“活着时就成为神奇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琨;论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及其现实意义[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何向阳;祁玉娟;;弗莱雷解放教育思想评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被压迫者教育学》——试述保罗·费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2 张新平;新世纪国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盛冰;重建制度社会资本:当今西方学校制度改革的新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5 李业才;农村教育:问题、对策、取向[J];成人教育;2005年04期

6 刘一彬;走向人性化的教育—读《被压迫者教育学》[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7 蒋关军;师生对话的澄明与实现——存在主义视界中的“去蔽”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8 曹辉;;后现代道德教育“对话”的基本内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张增田;;对话教学的内涵和特点[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徐莉炜;;对话与理解——从后现代视角解读师生关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4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全华;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涂渊;第三次教育理论革命[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世清;反思与重构:教育交往中的言语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广;学校制度化生活中的德育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翠荣;弗莱雷成人扫盲教育理论述评[J];成人教育;2002年05期

2 彭正梅;解放教育的历史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张e,

本文编号:622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22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a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