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过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及成熟度模型建构
本文关键词:面向过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及成熟度模型建构
【摘要】:在"面向过程"的评价理念和评价原则指导下,构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成熟度(ICS-CMM)模型。该模型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低到高分成初始级、基本级、发展级和变革级四个层级,并从管理机制、软硬件环境、工具的应用水平和师资水平等四个核心要素入手,设置了18个关键过程域。这为测量某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提供了一个有序的级别,有利于我们关注核心要素,循环式的、整体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评价 面向过程 ICS-CMM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以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ACA07004)项目支持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领域的焦点。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与工程,并投入了大量资源。随着人力、财力、物力的大幅度投入,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硬件环境大投入而没有得到应用效果大产出问题,教育系统内各要素发展不均衡导致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新晖;;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2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1期
3 顾小清;林阳;祝智庭;;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5期
4 马宁;余胜泉;;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和海;马水红;张新明;;教育技术学的本土化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淮艳;;多媒体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整合琐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彭学宝;;浅议网络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J];沧桑;2010年02期
4 马沛军;彭金城;徐增荣;张晋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体育绘图》课程模式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马沛军;彭勤智;;信息技术与体育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解姗姗;;谈网络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7 赵静;;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8 郭凤丽;李博;周进旺;;网络环境下的成人高等教育多媒体教学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01期
9 林继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10 安涛;吴秋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唐晶;;谈高校化学教学现代化[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3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梁续广;;浅谈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科学整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智;;信息技术与新的学习方式的整合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赵国栋;李龙;;《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8 陈海宁;孙芸;;高校课程改革中的精品意识探析[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怡;宝鸡市农远工程学校教育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建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技术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卜红丽;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9年
4 韩珍;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及促进策略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詹小利;当代中小学优秀教师专业素质的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俭珍;大学课程管理平台的使用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梅;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陆祖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霞;功能视角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研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2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3 顾小清;;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国际研究现状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4 王卫东;袁家军;欧立雄;;“神舟”飞船项目管理成熟过程及成熟度模型建立[J];航天工业管理;2006年06期
5 桂学文;周嗣;;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情报科学;2006年05期
6 张祖忻;;绩效技术的启示 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7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01期
8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2期
9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8期
10 李奕;;融合,教育信息化的生态发展之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江,廖越虹;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系统开发方法比较(上)[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5年03期
2 向健极;面向对象技术及方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3 冯君;;案例教学法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0期
4 施文英,冯锋;面向对象方法与面向过程方法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分析和比较[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5 常金良;高照艳;高晨光;;在数据结构教学中采用面向对象程序方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6 田晓宇,王明哲;基于行为的方法研究及其在模型转化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2期
7 张连堂,王胜洲;从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到面向对象技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曾净;;程序设计中类的认识和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9 孙连云;;“面向对象式”教学方法在VC++课程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9年08期
10 江礼章,段富,徐岩松,赵福元;TJGS:基于编译和排序的面向过程的逻辑模拟系统[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泉;石建军;任福田;;面向过程方法建立大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结构[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李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3 李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4 郑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探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黄一相;邵跃生;陈国荣;;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定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6 张保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7 李刚健;任芳芳;;高级程序语言教学改革新探[A];2005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伟;白雪峰;郭志忠;;电网络稳态能量函数及其轨迹模拟[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徐卓锋;高新平;;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语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特征比较[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吴溪;官小波;程承旗;;GIS工程过程中CMM和CMMI适用性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宇;让农民搭乘网络快车[N];山西日报;2006年
2 刘国安;大港油田公司启动基层信息化建设工程[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施琛耀;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首要任务[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浪成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飙”起来[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王惜纯;山东“金质工程”亮闪闪[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本报通讯员 谢国飞;信息化建设使西钢腾飞[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特约撰稿 陈光;信息化 让产权市场尝到“甜头”[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通讯员 孙丽;市局启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N];连云港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温晋华 邢锦春;为了大地的丰收[N];朔州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振东 哈华胜;信息化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绍松;面向过程的维修诱导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张建设;面向过程的工程项目风险动态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白宏;基于PMU量测信息的面向过程状态估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史琦;网络化制造中面向过程的系统建模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毛安家;面向过程测量数据的暂态稳定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杨霖;过程状态特征化方法及其在配网能耗计算与优化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魏世振 ;面向过程波动的质量测定与改进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肖人毅;面向过程的科研项目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光;我校不同类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上的差异研究报告[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洁芳;中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丽;银川市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吴长永;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姜灵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菊;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小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中学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个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贵丽;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物理课外作业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春燕;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整合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3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2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