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与安全感及社会领悟支持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与安全感及社会领悟支持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精神卫生 卫生服务需求 安全 社会支持 学生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状况及影响因素以及与个体安全感和社会领悟支持的关系,为指导大学生有效化解心理危机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河北某高校695名大学生,使用安全感量表、社会领悟支持量表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专业求助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显著高于男生(P0.01);一年级学生专业求助态度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四年级。在性别和是否班干部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女生班干部和非班干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表明,家外支持和人际安全是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受性别及是否班干部的影响,家外支持和人际安全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有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卫生服务需求 安全 社会支持 学生
【基金】: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资助(编号:w2006Q1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相关心理健康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逐年升高[1-3]。高校虽然设有便利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但其利用率并不高,多数大学生在遭遇心理问题时,不愿意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寻求帮助[4]。江光荣等[5]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宁,李箕君,袁勇贵;心理咨询的现状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5期
2 吴先超,杨怀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4期
3 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4 凌苏心,陈卫旗;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J];心理科学;2000年05期
5 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6期
6 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7 梅锦荣,隋玉杰,曾建国;大学生的求助倾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4期
8 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辉;汪海彬;;大学生心理安全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李璐;;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青春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王庆生;郝加虎;黄朝辉;苏普玉;方长松;唐晓武;黄敏;;Buss-Perry攻击问卷信效度评价[J];安徽医药;2012年02期
4 俞海侠;;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尉建文;阮明阳;;中国城市居民安全感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郑州和昆明三城市的调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张辉;彭立学;;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1期
7 徐强;;大学生违纪行为及教育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8 傅雪林,殷恒婵,郑恒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吕薇;;职业院校高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周红梅;;独生子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女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研究——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魏爱棠;;浅析中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内涵[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化存才;兰宏勇;王林根;王明忠;;云南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A];第七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冉龙彪;杨满云;;正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5 沈学武;耿德勤;;安全感重建在强迫障碍心理治疗中的理论探索与应用[A];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6 赵海信;梁宇颂;;大学生心理危机根源探索及预防策略[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樊富珉;张翔;;大学生人际冲突原因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童辉杰;;对20年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质疑与验证[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丽娜;赵德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综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佘丹丹;宋少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志明;基于步态触觉信息的身份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圣刚;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娴;多元智力的实证研究与物理教学的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彦章;重庆市摩托车事故特点及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9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艾英旭;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晓可;元认知干预法治疗大学生抑郁障碍的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平;健美操运动对宜春学院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源源;新疆某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卫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汪海彬;城市居民安全感问卷的编制及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桂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陈利永;高职生应激、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刘笑昆;太极拳运动与团体认知辅导的心理干预效果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李鹏;警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意向与心理疾病污名关系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新秀;大学生安全价值观问卷编制及特点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付秀华;理性情绪疗法团体辅导对失恋群体的干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学武,赵长银,顾克健,黄振英,段泉泉,耿德勤;神经症不安全感心理特点初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2期
2 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年01期
3 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6期
4 张伯源,董经武,徐岫茹,敖明,王萍,高力;电话心理咨询——“希望热线”百日服务总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4期
5 徐贵云, 郭莲舫,方贻儒,,严和,金德初;上海市3072名工人对热线电话需求量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桑志芹;谈文娟;郭晋玲;邓旭阳;杜文东;姜宪明;马向真;江鸿;朱逢久;吴继霞;孟庆恩;吴正国;周平;崔景贵;谢钢;夏纪林;周春开;周围;池忠军;;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初步分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敏,赵俊红;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7期
2 陈彦垒;;高中生人格对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节的中介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2期
3 刘向阳;关素珍;郑平;葛华;刘继文;;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4 陈惠惠;胡冰霜;何芙蓉;刘巧兰;;初中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5 安莉娟;;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与安全感及社会领悟支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6期
6 李义安;娄文婧;;某中等职业技校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7 左占伟,邹泓,马存燕;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8 孟令珍;;初中生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9 曾长佑;梅少林;陈敏;李慧龙;;丽水市农村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10期
10 赵玉芳;胡丽;汤永隆;李哲;张静秋;;汶川震后一个月受灾者心理应激状况[J];中国健康教育;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芳;;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与社会支持[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孙淑敏;;社会支持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影响的对照研究[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谢晓丹;邵彩霞;;衢州市公安民警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沈永健;吕航;肖海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吴汉荣;肖海雁;;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马艳;;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贺葵;官德荣;;肾移植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赵霞;邹泓;;对社会支持的归因与初中生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艳丹;;加强对女性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剑宇;让安全感回归心灵[N];天津教育报;2008年
2 记者 孟歌 王永群;精神卫生建设不容小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姬正强;汝阳县 率先在全市开展公众 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调查[N];洛阳日报;2009年
4 记者 高原;研究发现:父亲酗酒会“传染”给孩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邓新建 刘志巍 刘毅;“大综治”助公众安全感上升[N];中山日报;2009年
6 记者 谢勇勇 朱莉娅;让群众安全感比去年再提升10%[N];六盘水日报;2010年
7 记者 乌云斯琴;全面部署首都精神卫生发展战略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王娇萍 本报通讯员 宋尹;精神卫生事业遭遇发展“瓶颈”[N];工人日报;2004年
9 见习记者 朱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N];温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卢维伟;厦门群众安全感达97.25%[N];厦门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坤;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经济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卉;政府管制视角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钟文娟;基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心理预警模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夏瑛;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谢日华;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孙晓杰;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健康公平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9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蕾;洪灾对受灾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与社会支持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金明;福建省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4 律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D];吉林大学;2008年
5 雷生;高校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于靖;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莉;人口统计学因素及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白云玲;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意愿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10 金宏艳;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3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2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