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基于新课程的教学文化研究:问题域、反思及走向

发布时间:2017-08-05 07:44

  本文关键词:基于新课程的教学文化研究:问题域、反思及走向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 教学文化研究 问题域 反思及走向


【摘要】:教学文化研究的问题域是教学文化是什么、教学文化有什么用和教学文化如何构建等方面的内容。目前教学文化的研究成果普遍存在内涵模糊、对象不清,偏重教师文化、忽视学生文化,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整合,理论研究有余、服务实践欠缺等不足之处。今后的相关研究要理清研究内涵、明确研究重点,纠偏理论重心、走向实践探究,突破单一思辨、走向整合研究。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文化研究 问题域 反思及走向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作为影响课程改革的隐性因素正在发挥着深层次的作用。作为一种体验教学总体问题的方式,教学文化一经被提出就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近几年来,对教学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井喷之势。教学文化研究对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新课程改革而言,不仅具有理论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白芸;;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分析[J];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2 赵复查;;主体间性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文化[J];教育评论;2005年06期

3 龚波;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文化的转型:从接受到批判[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7期

4 李秀萍;;教学文化:师生生活方式的构建及呈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曲;论课堂文化的重建[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震;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陈旭远;;论交往文化及其教学论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陈振中;社会性、互动与权力——诠释课堂生活的社会学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4 许月明;浅议“教师”的内涵[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3期

5 李国强,龚跃华;教师反学校文化现象浅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夏小刚;略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潘俊峰;;论模糊语言与英语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8 何爱霞,柳士彬;成人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论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丁敏;师生冲突的根源及消解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勇;;中学化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2 欧阳艳;;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玲;理想的现实建构: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10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晖;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一种人种志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欧群慧;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娴兰;控制与服从:赏罚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小学课堂教学生活片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彦;走进课堂生活的无声世界[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燕;课程价值取向之“应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捷;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国家课程标准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岚;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3 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4 刘耀明;课堂文化的诠释与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5 方展画;发展性、动态性、多样性——对教育的重新理解[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6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7 纪大海,杜萍;教育关系论[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8 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J];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9 靳玉乐,张家军;论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10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大龙;丁学东;;课程改革面临的困惑及其思考[J];中学教育;2002年08期

2 张健;;刍议“泰勒原理”与我国新课程改革[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7期

3 张楠;;新课程下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之我见[J];华章;2011年19期

4 刘芳;;关注“心”的课程改革[J];贵州教育;2011年13期

5 鲍成中;;让新话语转化为课堂教学力[J];学校管理;2011年04期

6 张拴云;;《学记》对教师专业化的现代启示[J];教师;2011年20期

7 查金凤;;浅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心理健康[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8 龚孟伟;;论教学文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9 方河成;;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10 陈雨亭;;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教学文化创新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问题较多 规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缓[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2 李秀菊;陈玲;王丽慧;张会亮;高宏斌;殷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问题较多规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缓[A];2010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纯;新课程改革以农村为重[N];安徽日报;2004年

2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宋维萌 吴颍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业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史学贵 贵州省毕节实验区教育局局长 单秀梅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老师;新课程改革 让教育走近实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尹才伟 陈然 武胜记者站 段毅刚;推进新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N];广安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郭晓静;新课程改革新在哪里[N];重庆日报;2003年

6 叶慧君 丁德龙;新课程改革不拒绝“作秀”[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记者 黄志武;扎实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N];西藏日报;2004年

8 赵仁梅;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N];西藏日报;2004年

9 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 卜延中;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活化自己的角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高 原;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什么[N];大众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3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6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歆;苏州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蔚;新课程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万海堂;新课程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罗金凤;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孔令桐;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师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红梅;新课程下学生质性学业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熊盛才;基于网络环境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3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23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8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