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质研究的反思与重构
本文关键词:教育本质研究的反思与重构
【摘要】:教育本质是教育言说的逻辑起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本质研究大致经历了由"一"到"多",再到对"多"的省思与新说阐发的过程。未来的教育本质研究,应廓清教育本质研究的逻辑前提,搞清楚教育本质到底是"一"还是"多",是"有"还是"无",并在洞察教育本质探寻意含的基础上,用关系思维取代实体思维,确立新的教育本质观。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本质 关系思维 教育本质观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本质是“教育是什么”的表征,它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说其是个理论问题,是因为教育本质直接关联着对“教育是什么”的回答,而如何回答“教育是什么”又直接决定了教育言说的方式与内容;说其是个实践问题,是因为有关教育本质的言说导引、规范着人们的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中英;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黎琼锋;;教育是什么:源自教育隐喻的理解[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蔡连玉;“教育规律”与“关于教育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陶富源;“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2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5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6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宋晔;隐喻语言:一个被忽视的教育范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3 郑金洲;若干教育隐喻探源[J];教育发展研究;199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庆明;;论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观[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万伟;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从“主体思维”到“关系思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3 刘旭;刘金波;;关于教育本质观探讨的启示[J];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安涛;谢英军;;关系思维视野中的教育技术图景[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5 王燕燕;;我国教师形象研究的演变(1978-2010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李丽平;;教学认识论视野的转换——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J];法制与社会;2008年34期
7 赵文平;;回归原创之思:过程哲学视野下的中国教学论研究转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6期
8 蔡春;易凌云;;教育是什么——兼论教育学的责任伦理立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9期
9 张立新;;从关系维度透析美国公立学校变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5期
10 彭虹斌;;论教育管理中主客体的关系属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专;在孩子心中植入善的种子[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陆明玉;教学论发展的方法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秀文;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文琴;论观照学生幸福的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喻庆明;论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11年
4 白洁;“生成”与“转化”的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6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2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