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要求课程网络资源建设重点从建设过渡到共享和应用上来,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影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
【关键词】: 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 可持续发展 思考
【基金】: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地方高等学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8B068)资助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1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割的部分自2003年教育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0年3月,教育部已经公布精品课程2921门。[1]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我国逐步建立了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和国家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项聪;;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优化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5期
2 刘川川;宁玉文;高岭;马力;高东怀;;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和资源更新保障机制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佳琪;郑燕林;;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现状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晶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幸涛;专家访谈: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2期
2 柯和平;;精品课程高效开发模式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3 郭向勇;李文莉;莫民;;略论教育技术中心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韦巧燕;;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认识[J];高教论坛;2006年02期
5 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6 陈以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07期
7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8期
8 柯和平;陈锐浩;;精品课程创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3期
9 程志;范爱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王俭;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漫议[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黄家瑜;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黎玉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09期
5 王维园;;现代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06期
6 申怀松;;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刘骞;孔保华;韩建春;;关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林区教学;2010年01期
8 刘翔;对洛阳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刘国华;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王慧丰;徐学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广西为例[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祝;;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对策及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2 丁长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的思考[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建国;耿春来;张春辉;;“精细化”给百年焦煤带来巨变的启示与思考[A];全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傅英;邓锋;;我国矿业权有偿出让的若干思考[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5 汤成霞;;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思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汤成霞;;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思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怀洪;;中国煤田物探发展战略思考[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8 郭丕斌;;西部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春成;;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刘长记;;全面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思考[A];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研讨会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琪忠 通讯员 李玮颖;探讨上海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思路[N];解放日报;2004年
2 孝感市气象局 黄焕新;天气 气候 水和可持续发展[N];孝感日报;2005年
3 封志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N];中国人口报;2007年
4 见习记者 刘淑花;国家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调研组莅朔调研[N];朔州日报;2007年
5 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全球论坛在上海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本版组稿 毕金山 陆军;坚持走低排放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之路[N];咸宁日报;2008年
7 成永谦;关于促进刘川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N];白银日报;2009年
8 徐明生;科学发展观促安吉白茶可持续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9 记者 童亦弟;建生态城市 促可持续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9年
10 ;狠抓项目和投资 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N];本溪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步楼;可持续发展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辉;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陈晓英;中国石油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及政策选择[D];东北大学;2005年
5 吴妤;生态与循环型城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俊飚;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7 张家殨;高尔夫球场可持续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欧阳静;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D];新疆大学;2006年
9 韩彦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柏国强;上海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奕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英U,
本文编号:636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3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