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内化的类型
本文关键词:论道德内化的类型
【摘要】: 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引言。从概念、机制、影响因素和其他相关研究四方面梳理了道德内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认为,“内化什么”的研究不足,整合“怎样内化”的思路需进一步完善,并指出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是划分道德内化的类型进行研究。 第二章为划分道德内化类型的依据,即“内化什么”的思考。研究的视角从道德本身转向了道德动机,在分析相同道德行为却有不同道德动机的基础上,从伦理学史和心理学的角度得出了道德动机指向的三个基本要素,权威、依恋和理性,并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或多或少具有这三个基本要素。通过分析具体德目内化与基本要素内化的关系,认为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而且后者又能促进前者。 第三章为道德内化的三种类型。道德内化就是依据儿童身心发展阶段以及个体差异,通过行为、情感和认知三种方式的整合运用,把权威、依恋、理性三个基本要素逐渐转化成内部动机,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做出道德行为的过程。权威的内化是把外部的权威力量注入道德规范,使道德规范本身具有权威性的过程,其机制是奖励和惩罚,敬畏感发挥关键的作用。依恋的内化是把自爱之情转变成对社会群体的依恋,其机制是自我扩展,归属感发挥关键的作用。理性的内化是把个人的理性转化成公共理性,其机制是掌握道理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公正感发挥关键的作用。结合理论的阐述,研究还分别反思了“道德银行”、“校园是我家”和“德育答辩”三个实践做法。 第四章为三种道德内化的关系。从个体的角度看,个体的心理特征会影响道德内化的取向;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道德的特点也会影响道德内化的取向。对于儿童来说,三种道德内化存在着一定的顺序;对于成人来说,三种道德内化则相互促进。
【关键词】:道德 内化 道德内化 道德内化的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研究缘起9-22
- 一、道德内化研究的综述9-17
- 二、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17-18
-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划分道德内化的类型18-22
- 第二章 划分道德内化类型的依据22-40
- 一、从道德本身转向道德行为的动机22
- 二、相同的道德行为却有不同的动机22-24
- 三、道德动机指向的三个基本要素24-35
- 四、道德基本要素在个体身上的组织35-39
- 五、道德基本要素与具体德目的关系39-40
- 第三章 道德内化的三种类型40-55
- 一、道德内化的定义40-41
- 二、权威的内化41-46
- 三、依恋的内化46-50
- 四、理性的内化50-55
- 第四章 三种道德内化的关系55-64
- 一、三种道德内化的适应性55-59
- 二、三种道德内化的顺序性59-64
- 结束语64-65
- 后记65-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永东;;中国传统教育与预防犯罪[J];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 钟发根;邓明波;徐芳;;论道德教化与高职学生的品德塑造[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3 袁名松;;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情感原因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张自慧;;感恩:道德品行的善端[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5 郭韶敏;;问题与困境: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内化生成状况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雯;;诗教:学校环境德育的创新途径[J];考试周刊;2011年56期
7 陈亚斐;李凯平;;论约翰·伊夫林的日记艺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沈志方;;论德育主体活动的个性化[J];中学教育;2002年06期
9 陶曼;王友良;;试论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路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吕有云;;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初探[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鹏;刘华山;;家庭体罚研究回顾与展望[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聂玉;;代际关系视野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李强;;《袁氏世范》的家庭伦理教化思想及现代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陈泽环;;传承还是断裂——试论道德建设的文化根基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马忠东;;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与追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罗萍;;“以德治国”对传统治国理论的创新[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珂;;如何让孩子更加健康茁壮成长[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赵瑞芳;;论人治、法治和德治[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金芬;;以德治国 道德教育为本[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益荣 翟松峰 南京政治学院;教育心理学视阈下的“道德内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阿克鸠射;传统好道德教化新彝乡[N];凉山日报(汉);2011年
3 杨中;“以邻为壑”:不只需要道德救济[N];四川日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 李俊雄;用道德的力量构筑幸福东莞的雄厚基石[N];东莞日报;2011年
5 蔡菁;让感恩成为道德教化的基石[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朱铁志;脸皮、法律及其他[N];学习时报;2011年
7 王建中 皖北煤电集团任楼煤矿;试论员工道德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N];安徽经济报;2011年
8 阮航;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及其现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3年
9 张魁兴 舒圣祥;扬德重在提倡无私奉献[N];湖北日报;2006年
10 鲍宗豪 严黎昀 郭强 张远新 张X 张荣明;都市文化 城市发展的支撑点[N];社会科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双丽;美是道德善的象征[D];复旦大学;2009年
2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铁芳;生命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品嘉;论文化产业精英的文化品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李建国;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英;基于伦理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娜;批判与追寻[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乐;论道德内化的类型[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亮;教师道德内化动力的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严志明;公职人员道德内化促进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王兆辉;道德内化中的各状态分析[D];吉首大学;2012年
5 刘强燕;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孟凡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7 吴务珍;论道德“规劝”[D];广州大学;2012年
8 吴云;论人的主体性在道德内化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美玲;道德品质的内化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刘鹏;个人品德的建设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1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4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