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城镇化:动因、目标及策略探讨
本文关键词:农村教育城镇化:动因、目标及策略探讨
【摘要】:中国城市化大致要经历土地城镇化、劳动力城市化和家庭城市化几个阶段。受城市拉力和乡村推力的双重作用影响,农村教育城镇化已成大势所趋。农村教育的希望不在乡下在城镇,其当下的目标是率先推进农村初中县城化;而当下的任务是要调整新农村建设政策思路,使其建设目标与城市化发展战略相吻合。"平原模式"对此具有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延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教育移民 农村初中县城化 “平原模式”
【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规划课题“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城镇化探讨”(项目编号:09H004)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城镇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8JK19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农村教育城镇化:城市化的题中之意之所以把农村教育问题放在城市化的理论视域中进行考察,是因为骤然涌来的城市化浪潮把包括教育在内的诸多农村发展要素与城市要素裹挟在了一起,要想摆脱城市化提速的大背景而孤立谈论农村教育发展问题,不仅是脱离实际的,也是徒劳无益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萍;;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2 吴淑莲;;浅析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3 林建鸿;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社会心理的透析与调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潘允康;大城市超先增长的理性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屈杰,白晋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社会转型透视与依据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孙维东;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环境取向及社会持续发展[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孙丽丽;陈学中;;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6年09期
8 焦慧元;路紫;;河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6年21期
9 张彬;;从“解构”走向“结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趋势[J];长白学刊;2006年04期
10 刘丽娟;;关于农民工就业权益缺失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太碧;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3 冯先宁;城市经济聚散论[D];四川大学;2004年
4 公维才;论中国农民养老保障的社会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王凯;非正式保险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董海荣;社会学视角的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温乐平;秦汉社会消费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继强;劳动供求状态:基于向下倾斜劳动供给曲线的理论与经验[D];浙江大学;2005年
9 赵红军;交易效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娟;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初步研究——以九华山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振东;天津市社区管理中的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李宝斌;促进人性的健康发展和无限深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万民;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任智R,
本文编号:675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7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