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的编制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的编制
【摘要】: 欺负行为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一种行为,在中小学生之间较为常见。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欺负行为在许多国家都具有较高的普遍性。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Olweus关于北欧国家的学校欺负行为的系统研究之后,国内外关于欺负的研究先后经过了描述性研究阶段和深入阶段。但是,迄今为止尚无研究从归因的角度研究欺负行为的认知基础。而认知这一因素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和决定作用。归因理论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渐成为主流的现代认知理论,它为欺负行为的研究指出了认知研究的新方向。 欺负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它对欺负者、被欺负者以及他们所在的学校环境均产生不良的恶性影响。那么,欺负者与被欺负者的归因方式又是怎样的呢?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特点对于欺负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否有所影响呢?而欲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一个有效的研究工具。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自编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进而为进一步探讨认知因素对我国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有效测量工具。 本研究首先以归因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目前归因测量工具的编制,确定了量表的维度结构;接着,对通过开放性问卷收集到的中小学生欺负者和被欺负者关于欺负行为的实际归因情况进行内容分析和频数统计,进而确定了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的条目。 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有两个分量表,即中小学生欺负者归因量表和中小学生被欺负者归因量表。依据归因理论,每个分量表又由八个子量表组成,即ISC(内部\稳定\可控)、ISU(内部\稳定\不可控)、IUC(内部\不稳定\可控)、IUU(内部\不稳定\不可控)、ESC(外部\稳定\可控)、ESU(外部\稳定\不可控)、EUC(外部\不稳定\可控)、EUU(外部\不稳定\不可控)。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的两个分量表经多次施测和因素分析后,最终分别形成包含28个题目和26个题目的正式量表。每个子量表各有3-4个题目不等。 最后,本研究分别用这两个分量表再次对另一独立样本施测,以进行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模型拟合指标均表明,本研究所建构的一阶模型拟合良好,可以接受。正式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符合测量学标准。 另外,对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的结果表明,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的两个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926和0.890,各子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也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量表的编制具有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而且经过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和教授多次深入的讨论,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量表测量到所欲研究的内容,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1)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有中小学生欺负者归因量表和中小学生被欺负者归因量表两个分量表;(2)每个分量表都有八个子量表,即ISC、ISU、IUC、IUU、ESC、ESU、EUC和EUU;(3)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基本符合测量学的要求。
【关键词】:中小学生 欺负 归因量表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9-14
- 1 文献综述9-13
- 1.1 欺负行为的界定9-10
- 1.1.1 欺负9
- 1.1.2 欺负与攻击9-10
- 1.1.3 欺负与暴力10
- 1.2 学校欺负行为研究现状10-1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
- 1.3 欺负行为的测定方法11-12
- 1.3.1 自我报告11-12
- 1.3.2 同伴提名12
- 1.3.3 教师报告12
- 1.4 欺负行为研究的局限12-13
- 1.4.1 对欺负行为的概念使用不规范12-13
- 1.4.2 探索性研究较少13
- 1.4.3 缺乏理论框架13
- 2 问题提出13-14
- 2.1 问题提出的背景13
- 2.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3-14
- 2.3 本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4
- 第二部分 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的编制14-41
- 研究一:量表编制前的预备研究14-16
- 1 量表维度结构的确定14-15
- 1.1 归因理论的支持14-15
- 1.2 借鉴归因测定工具15
- 1.3 专家讨论15
- 2 量表条目的确定15-16
- 研究二:中小学生欺负者归因量表的编制16-33
- 3 量表第一稿的施测及结果分析16-20
- 3.1 被试选取16
- 3.2 研究工具16
- 3.3 研究程序16-17
- 3.4 结果分析17-19
- 3.4.1 项目分析17
- 3.4.2 因素分析17-19
- 3.5 量表第一稿总结19-20
- 4 量表第二稿的施测及结果分析20-25
- 4.1 被试选取20
- 4.2 研究工具20
- 4.3 研究程序20-21
- 4.4 结果分析21-24
- 4.4.1 项目分析21
- 4.4.2 探索性因素分析21-24
- 4.5 量表第二稿总结24-25
- 5 量表第三稿的施测及结果分析25-27
- 5.1 被试选取25
- 5.2 研究工具25
- 5.3 研究程序25
- 5.4 结果分析25-27
- 5.4.1 项目分析25-26
- 5.4.2 探索性因素分析26-27
- 5.5 量表第三稿总结27
- 6 量表第四稿的施测及结果分析27-30
- 6.1 被试选取27-28
- 6.2 研究工具28
- 6.3 研究程序28
- 6.4 结果分析28-30
- 6.4.1 项目分析28
- 6.4.2 探索性因素分析28-30
- 7 正式量表的施测及验证性因素分析30-33
- 7.1 被试选取30
- 7.2 研究工具30
- 7.3 研究程序30
- 7.4 结果分析30-33
- 研究三:中小学生被欺负者归因量表的编制33-40
- 8 量表第一稿的施测及结果分析33-35
- 8.1 被试选取33
- 8.2 研究工具33
- 8.3 研究程序33
- 8.4 结果分析33-35
- 8.4.1 项目分析33-34
- 8.4.2 探索性因素分析34-35
- 8.5 量表第一稿总结35
- 9 量表第二稿的施测及结果分析35-37
- 9.1 被试选取35
- 9.2 研究工具35
- 9.3 研究程序35-36
- 9.4 结果分析36-37
- 9.4.1 项目分析36
- 9.4.2 探索性因素分析36-37
- 10 正式量表的施测及验证性因素分析37-40
- 10.1 被试选取37
- 10.2 研究工具37-38
- 10.3 研究程序38
- 10.4 结果分析38-40
- 研究四: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40-41
- 11 内部一致性系数40
- 12 内容效度40
- 13 结构效度40-41
- 第三部分 讨论与结论41-43
- 1 讨论41-42
- 1.1 量表的结构41
- 1.2 量表的信效度41
- 1.3 研究的不足41-42
- 2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49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辅,赵玉芳,杨东,于海波;中国人成败归因的初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进辅,肖永松;重庆民众成败归因特征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江晓红;成就动机和归因对英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与归因的关系探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5 王树明,张静;成就情境中的运动能力知觉、坚持性和归因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6 孙辉;谈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函授通讯;1994年Z1期
7 孙华平,董会芹,任朝霞,程学超;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归因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闫江涛;中学生学习归因特点的调查研究[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7年05期
9 刘克美 ,陈华;归因理论与外语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2年21期
10 孙煜明;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宏卿;汤文决;宁采珍;赵明娟;;NICU家长支持量表的初步编制研究[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余毅震;史俊霞;吴汉荣;;DIAS攻击行为量表的信效度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弘;娄青;;销售预测审计量表开发和应用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晓燕;;女性消费者社会角色:一个量表的开发[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石岩;岳宝华;;运动员认知观念量表的编制和施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黄大庆;陈英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的初步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尚艳娜;陈永胜;;穆斯林中学生的宗教性:结构与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孔姗姗;杨宏飞;;女大学生外表管理行为量表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魏淑华;张大均;;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及测验量表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佑发;;意志品质量表的编制与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宪;内在而深沉的力量表征[N];中国信息报;2003年
2 刘雷;运动消耗热量表[N];深圳商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海霞;疲劳可以自我评价[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驻京记者 贾岩;干预血管病变[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郑辉;现金流量表的预警效能[N];财会信报;2005年
6 陈娟;谨防测试不科学[N];人民日报;2005年
7 王树铎;为中国热量表企业号脉[N];中国工业报;2004年
8 刘凤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实施设想[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陈铮;相对危险预测量表对心脑血管病防治有重要意义[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周凤学;浅议市政施工企业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N];建筑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琴雅;我国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任朝霞;宗教性归因: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井慧如;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开发与美加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潘海燕;现代测量理论在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研制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玉兵;医院内团队组织气氛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王晓萍;婚前辅导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聂广宁;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的研制与考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的编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令艳;中学生交往归因、社会支持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毛春洲;中学生英语学习归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慧明;蹦床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及归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卫;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何胤;基层党政干部成就动机及其归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陈苗苗;基于情感错误归因程序范式的情感性启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任晓娟;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归因方式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魏毅;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的初步建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詹仪;初中物理课堂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成败归因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83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8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