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量表的开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20 05:25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量表的开发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结构方程模型 多组验证 量表


【摘要】: 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不仅能够良好的补充客观评价即测验的不足,达到评价的激励作用,而且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效果评价的准确性。但是,当前国内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但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获得合理的量表,并对量表进行应用,通过对前后结果对比分析,达到改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质量的目的。 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及Delphi专家咨询法等过程总结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自我评价的方面,即意识与责任、教学理论与应用、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开发、教师发展四个一级指标,然后对每一个一级指标进行文献研究生成相应的二级指标,并形成初始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初始量表。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一共17个。 然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对问卷进行定量分析并对问卷进行修改和验证。通过对参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进行样本数据采集,共采集210份问卷。以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lisrel软件对问卷建模并作验证性因子分析。从数据的分析结果和理论基础两方面对问卷的指标维度归属进行修改,生成最终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自我评价量表,其中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 第三,量表最终形成以后,对最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测,并验证量表的有效性。对最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测,证明了问卷具备高信度、高效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跨组不变性理论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在对模型的跨组不变性研究的过程中依次采用了形态等同、负荷等同、因子方差——协方差等同、指标的测量误差——协方差等同,模型并没有严重恶化,进一步证明问卷是合理的。 最后把修改完成的最终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问卷进行应用,并对被培训者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量表的四个维度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分析结果讨论培训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结构方程模型 多组验证 量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34;G645.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文献综述10-14
  • 1.2.1 国外高校教师ET 能力标准研究10-12
  • 1.2.2 国内高校教师ET 能力标准研究12-14
  • 1.3 研究对象分析14-15
  • 1.4 研究方法15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7
  • 第二章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初始量表的开发17-23
  • 2.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总结17-18
  • 2.1.1 国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总结17
  • 2.1.2 国内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总结17-18
  • 2.2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初始量表中维度的划分18-19
  • 2.2.1 国外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不足18-19
  • 2.2.2 国内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不足19
  • 2.2.3 维度的修改与确定19
  • 2.3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初始量表中二级指标的确定19-21
  • 2.3.1 意识与责任维度的二级指标20
  • 2.3.2 教学与设计的二级指标20
  • 2.3.3 资源与管理的二级指标20-21
  • 2.3.4 教师发展的二级指标21
  • 2.4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初始量表21-23
  • 第三章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量表的修改23-44
  • 3.1 实验工具与研究方法介绍23-25
  • 3.1.1 研究方法23
  • 3.1.2 实验工具23-25
  • 3.2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初始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25-42
  • 3.2.1 初始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25-42
  • 3.3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量表最终量表42-44
  • 3.3.1 量表的修正总结42-44
  • 第四章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量表的验证44-58
  • 4.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量表的信度分析44-49
  • 4.1.1 信度的定义及评价标准44
  • 4.1.2 内部一致性分析44-49
  • 4.2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量表的有效性分析49-50
  • 4.2.1 跨组不变性样本介绍49
  • 4.2.2 跨组不变性步骤介绍49-50
  • 4.3 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50-57
  • 4.3.1 男女生组单独估计51-52
  • 4.3.2 两组同时估计但不设限制52
  • 4.3.3 形态等同检验52-53
  • 4.3.4 负荷等同检验53-54
  • 4.3.5 因子相关等同54-56
  • 4.3.6 因子误差——协方差等同检验56-57
  • 4.4 讨论总结57-58
  • 第五章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量表的应用58-61
  • 5.1 意识与责任方面58
  • 5.2 教学理论与应用方面58-59
  • 5.3 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开发方面59
  • 5.4 教师发展方面59-6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1-64
  • 6.1 研究的结论61
  • 6.2 研究的意义61-62
  • 6.2.1 为今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自我评价研究提供合理的工具61-62
  • 6.2.2 能够丰富评价方法,促进被培训者更好的完成培训任务62
  • 6.2.3 能够发现培训工作的不足,改善培训工作62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62-64
  • 6.3.1 样本方面62-63
  • 6.3.2 研究方法方面63
  • 6.3.3 培训环境限制63-64
  • 注释64-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9-70
  • 致谢7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宏;王倩;李红;;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系统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704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04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9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