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论教师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20 09:37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价值观 教师价值观 课堂教学


【摘要】:教师的价值观看不见、摸不着,作用于深层,又无处不在。它反映教师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什么、追求什么,体现在社会生活、个人修养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及其终生走向。
【作者单位】: 河南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价值观 教师价值观 课堂教学
【分类号】:G525.1
【正文快照】: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价值关系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人们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什么、追求什么,是价值观所特有的内容,普遍渗透在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领域,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1]在主体思想意识最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东华;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变革[J];学术月刊;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崇爱;反思与期待: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育实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解筱杉,于红艳;生活德育: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解筱杉;;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陈桂生;“德育目标”引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5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6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7 单玉;政治教育:从灌输走向对话[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王向华;国际道德与公民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林秀玲;;“八荣八耻”: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凝结与时代升华[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明茂;当前我国价值观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周莉;论个体价值观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成科;日本青少年道德危机的前提性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祖红;邓小平德育理论及在新时期的实践与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欧盛端;论高校主体性德育及其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昝玉林;论现代高校德育的主体性原则[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其国;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与课程变革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伯勋;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1989年02期

2 刘立祥;;人体语言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1990年01期

3 张舒予;谈电视教学主讲教师的形象塑造[J];外语电化教学;1993年02期

4 侯绪国,,孙家海;课堂教学效率测量的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1期

5 张国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两史一情”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3期

6 沈正元;乐学 活学 会学——课堂教学谈片[J];陕西教育;1995年10期

7 林强;课堂教学应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J];陕西教育;1995年12期

8 陆妍菊;试论课堂教学情绪的培养[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1996年03期

9 王居芳,马华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浅谈[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0 韩绍先;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探讨[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娟;海门市海南中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良好心理状态的实验研究”中期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2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卢传梁;赵润麒;;试论“主体性教学”(节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5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李玉堂;;奏好课堂教学“三部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鄢晓英;雷俊丽;;探讨课堂提问[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林叶锦;李世臣;;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现方法[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在“被学习”中悟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顾金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崔丽霞;小议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N];莱芜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鲍仁;课堂改革:催生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文化[N];泰州日报;2011年

5 严永梅;课堂教学要有“厚重”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特级教师 金哲民;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N];东方城乡报;2008年

7 黄梅县教学研究室 王定成;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谨防几个误区[N];黄冈日报;2009年

8 张国富 作者单位 靖远县北湾中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N];白银日报;2005年

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梅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明冰洁;新课程课堂教学之我见[N];驻马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小青;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侯元丽;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占丰菊;课堂教学中教师互动性决策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奕;中国语境下中外教师课堂互动的对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7 赵晖;哈尔滨市南岗区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学;2004年

9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05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05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0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