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中人的主体性的迷失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网络学习中人的主体性的迷失与对策
【摘要】: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催生了信息网络时代人类学习实践的新的形态和方式——网络学习。在网络学习中,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实践对象和客体表现为由“0、1”组成的或短或长、不断变幻的比特流、数字串,人们使用数字化、符号化的中介系统在虚拟学习空间中进行着一种与传统学习截然不同的新型学习实践活动。这种鲜明的区别是由网络中人的虚拟学习实践的特征及各类属性所决定的。人们通过虚拟学习实践活动打破传统学习的物理限制,超越现实,构建自由平等的学习新世界——“比特之城”,借以拓展和升华自身的主体能力。由此,人的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人们在尽情享受网络学习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人的主体性发展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调查研究发现,网络学习空间并非是绝对的自由空间,身处其中的人可能遭遇新的物化,人反被自己所创造的虚拟技术所统治和奴役,从而导致主体性的迷失。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法、推理法、访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阐述网络学习环境下,人的主体性呈现的新形式与新特征,并借助调查数据显示了网络学习中人的主体性迷失现状,进而深入分析造成网络学习中人的主体性迷失的原因,旨在找到走出主体性迷失的方法和策略。使人们在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优势的同时,亦能在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之间找到发展自我的平衡点,在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交织互动中积极主动地走出人的主体性迷失,实现自我超越。
【关键词】:网络学习 主体性 迷失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3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0-13
- 一、研究思路10-11
- 二、研究方法11-13
- 第二章 主体及主体性13-33
- 第一节 主体与客体13-19
- 一、从物至人的主体13-15
- 二、广义主客体概念与狭义主客体概念15-17
- 三、活动的主体与客体17-18
- 四、活动主体与客体的中介18-19
- 第二节 作为活动主体的人19-24
- 一、人之主体地位的确立19-22
- 二、人作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22-24
- 第三节 人的主体性24-33
- 一、人的主体性概念25-29
- 二、主体性的类型29-30
- 三、主体间性30-33
- 第三章 网络学习中人的主体性特征33-45
- 第一节 网络学习的产生33-38
- 一、网络学习的内涵与本质33-36
- 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新的特征36-38
- 第二节 网络学习的主体和主体性38-45
- 第四章 网络学习中人的主体性的迷失45-59
- 第一节 网络学习中人的主体性所发挥的作用45-48
- 一、促进传统的讲授向教学互动转换45-46
- 二、促进依存型学习向自主型学习转换46
- 三、促进被动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换46-47
- 四、促进被动学习向积极合作学习转换47
- 五、实现网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融合47-48
- 第二节 网络学习中人的主体性的迷失48-59
- 一、人的主体意识的弱化49-51
- 二、人的主体能力的退化51-54
- 三、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失位54-57
- 四、人与人之间主体性差异将进一步拉大57-59
- 第五章 走出网络学习中人的主体性迷失的对策59-75
- 第一节 网络学习中造成人的主体性迷失的原因59-63
- 一、虚拟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主体的内在冲突59-60
- 二、对网络及网络技术的过度依赖导致主体意识弱化60-61
- 三、学习者信息素养不足导致主体能力退化61-62
- 四、网络的虚拟性与去中心化导致主体价值失衡62
- 五、网络学习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主体性差异的加剧62-63
- 第二节 走出网络学习中人的主体性迷失的对策63-75
- 一、加强网络主体性教育63-65
- 二、提高人的信息素养65-69
- 三、促进虚拟与现实的整合69-71
- 四、建立主体性困境调适机制71-75
- 结语75-77
- 参考文献77-79
- 附录79-81
- 致谢81-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福源;;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支撑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教育;2003年07期
2 张玮;;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3 肖建新;贺耀;李学军;;基于Multi-Agent的网络协作学习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7期
4 黄立志;胡毅丽;;天津市大学生网瘾问卷统计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5 王金秀;;音乐课外拓展中的网络学习[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
6 张萍;唐国菊;;国内网络学习动机研究的现状和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年04期
7 韩松;胡铁生;;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写作中心教学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8 张庆凤;;网络学习与面授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1期
9 冯晓媛;;基于个人化的教学资源推荐系统的设计与评估技术[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书明;田俊;;网络学习中个性化学习服务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功;陈中永;;培养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葛燕;秦宪刚;周荣刚;石庆馨;张侃;;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的认知态度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郭磊;贾春杰;;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信息超载和迷航的化解[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勇;王洪;;游戏化学习社区的交互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5 郭晓红;;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创新培训管理手段——龙烟网络学习系统实践与思考[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梅花;;基于网络教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策略[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贾春杰;;谈谈传统学习观念向网络学习观念的转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章宗标;黄小莹;;基于Agent的个性化资源配送在网络学习系统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9 孙晓红;闫涛;李福学;;“团队化教与学”教学方法探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宇露;黄中伟;;海外子公司东道国网络结构、社会资本与网络学习效果——社会资本是中介变量吗?[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兰祝刚 江承金;“网络学习天地”就是“随身课堂”[N];光明日报;2010年
2 满兴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汉语出版分社社长);网络学习服务解困汉语推广谜题[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3 记者 刘志强;贵州以“网络学习”提升四类人群科学素质[N];科技日报;2011年
4 通讯员 郭安民 李风;河南濮阳:网络学习开辟军转培训新天地[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5 记者 李伦娥;开名师博客建网络学习会[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杂人;体验网络学习趣的乐趣[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沙红 黄河;网络学习=会用计算机?[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章乐平 万进禄;上海总队二支队基层网络学习室全部建成使用[N];人民武警;2007年
9 谢 宏;网络学习:信息时代的美丽时尚[N];大众科技报;2003年
10 ;iLearning筑起太保网络学习平台[N];网络世界;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永宁;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创新网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宇露;海外子公司的战略网络、社会资本与网络学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祝春兰;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云;基于网络的适应性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杨瑛霞;分布式虚拟训练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盛守照;前向神经网络学习问题研究及其在转台控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燕娟;中学生物网络学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燕;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模型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滕亚薇;认知学徒制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策略设计和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解冬青;网络学习的个性化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志坚;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跃;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学习绩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群;网络学习交互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宗胜旺;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吴倩倩;网络学习平台中学习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建兵;网络学习评价模型及系统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38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3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