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支持中小学群体发展的新模式
本文关键词:大学支持中小学群体发展的新模式
【摘要】:大学与学校协作能有效促进学校发展,但关键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首都师范大学探索的"大学支持学校群体发展模式",以学校教育实践为取向,以每一所学校的内涵发展为目标,关注学校的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及校本教研,通过对学校群体发展的整体把握,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将学校群体发展与学校个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群体的价值认同、形成了立体多维资源,初步实现了学校改进与学校效能的提升。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学校改进 内涵发展 U-SG协作模式
【基金】:教育部200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区域教育发展中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协作研究”(项目编号:07JA880043)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71
【正文快照】: 大学与中小学协作(简称U-S协作)推进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先驱者们的“足迹”[1-2]。近40年来,U-S协作不仅作为教育改革的手段与方式,同时也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3]在学校改进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U-S协作在教育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乃桂,操太圣;论教师的内在改变与外在支持[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2 李红霞;;学校文化与价值意识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操太圣,卢乃桂;院校协作脉络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赋权与规训的争拗[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月朗;;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压力及其管理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于泽;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中的高师课程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刘春花;导师的内在改变: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重中之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0期
4 操太圣;学校变革与适应性领导[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叶绍凡;高校体育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教学[J];湖北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6 郭启华,韩玉群;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分析[J];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7 许杰;试析教育分权[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8 段晓明;简述英国“以课堂为本的教师发展”五要素[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9 段晓明;简介英国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10期
10 辛枝;吴凝;;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对促进教师发展的理论意义[J];外语界;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勇;小学教师自主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陈荟;对一位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郭晓静;教师反思内容的应然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棉;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发展[D];河南大学;2003年
6 宁彦锋;课程创新的教师动员:路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顾志红;新课程的教师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群;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取向与教师教育改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王成军;教研组活动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研究:上海市天山新村第二幼儿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登斌;;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关注学校文化转型[J];教育探索;2006年02期
2 卢乃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国内地和香港教师的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常学;向内涵发展 创教育活力 与时俱进[J];北京教育;2003年03期
2 刘耀明;;校本课程建设:内涵回归与价值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3 顾峰;;教育内涵发展的三个向度——上海市青浦区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4 肖加平;;课堂教学: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5 任守彬;;发展内涵 创建特色 塑造品牌——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14期
6 吴金瑜;建设学校“理解文化”,加快学校内涵发展[J];上海教育;2004年03期
7 祝美清;;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课改背景下广丰教育和谐内涵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江西教育;2006年20期
8 郭力;;高校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之新见[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于建国;张文静;;走好自主内涵发展之路[J];中小学校长;2008年03期
10 赵芳;;民办中小学的转型[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注重内涵发展 提升教师素质[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2 刘军;;制度创新: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3 宋君;;诚信办学 雕铸希望[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季明明;;时代机遇与中国民办教育的崛起[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5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劳凯声;;如何理解和设计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7 田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教师交流的有效推进[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8 殷勇;;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问题研究 民办学校师资管理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王小栋;孙河川;;辽宁省校长领导力要素差异测评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毛桂芬;袁为民;;北京市东城区教育文化研究[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武 记者 强国峰;子长县优化师资队伍促进教育内涵发展[N];延安日报;2011年
2 记者 马小丽;优化教育结构 狠抓学校内涵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3 黄华军;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三年实现宏伟目标[N];自贡日报;2011年
4 凌华余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以师德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胡孙华;高举内涵发展旗帜[N];长江日报;2007年
6 郑金洲;学校内涵发展的几个要素[N];天津教育报;2008年
7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 走内涵发展之路[N];朝阳日报;2011年
8 通讯员 李厚德邋章洪波 袁伟 记者 张茧;引导民办学校内涵发展[N];湖南日报;2008年
9 焦轩;我市全面推行学校理事会制度[N];宜兴日报;2009年
10 冯贵辉;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N];忻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晶;学校效能提升的框架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菲菲;学校改进的新制度主义学派视角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艳会;美国改进低绩效学校的教师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田晓苗;学校改进中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雪丽;薄弱学校改进的实践与启示[D];扬州大学;2011年
6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艳艳;关于民办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周家祥;民办学校“稳生”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柯秀兰;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策略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彤;“十二五”时期北京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0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3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