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预设性与生成性:教学思维的二重基本属性

发布时间:2017-09-26 19:04

  本文关键词:预设性与生成性:教学思维的二重基本属性


  更多相关文章: 预设性教学思维 生成性教学思维 基本属性 和谐共生


【摘要】:预设性教学思维与生成性教学思维是完整教学思维的二重基本属性,是有效教学实施与教学实践性变革的基础性思维方式。预设性教学思维的整体特征是二元论与预成性,生成性教学思维的整体特征是差异性、不确定性、创生性等,二者表现在教学中时各有其独特之处。二者虽然有相互对抗排斥的一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又各有自身的适用域。新课改呼唤二者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各自在适用域中把握好使用度和发挥自身优点,在科学完整教学思维统筹下实现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预设性教学思维 生成性教学思维 基本属性 和谐共生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现代哲学由本体论向生成论的转向,在教学中表现为:当前,预设性教学思维受到了生成性教学思维的巨大挑战。由于新课改的大力倡导和学者们的积极宣扬,在教学实践的一线,已经使相当一部分教师误把预设性教学思维当作一种过时的教学思维抛在了教学思维方式的荒漠,而对生成性教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鉴;张晓洁;;论教学的二重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振东;;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J];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2 潘新民;张薇薇;;必须走出后现代知识观——试论科学知识教育的作用与价值[J];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3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6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9 毕超;地理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2 刘克利;;试探高等教育研究系统的创新[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双;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艳红;家长与教师之间冲突的社会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4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志平;个人知识与知识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8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陶亚奇;美国初中科学教材《Properties of Matter》中化学部分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洪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徐盛桓;“预设”新论[J];外语学刊;1993年01期

3 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925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25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d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