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情绪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调抑郁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C)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山西医科大学临床系438名新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1贫困生抑郁情绪明显高于非贫困生(t=3.43,P=0.00);2贫困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t=0.38,P0.01)、各种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P0.05);3影响贫困生抑郁情绪的因素主要为总体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结论提高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力度、改善贫困生的应对方式及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改善他们情绪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 中国·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太原);
【关键词】: 贫困生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抑郁
【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QZ-0900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相关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抑郁情绪问题较为突出,具有不同抑郁程度的人数占到42.05%[1]。抑郁对个体的心理调节具有阻碍作用,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带来消极影响,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市场经济化,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2 叶艳晖;;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教育对策[J];大众心理学;2004年01期
3 司爱霞;;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赵承渊;;“我叫不紧张”——摆脱焦虑[J];科学与文化;2011年09期
5 段辉;;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对策[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6 覃伟纳;;浅议高职贫困生就业心理及管理对策[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7 赵承渊;;“我叫不紧张”——关于压力与焦虑[J];证券导刊;2011年26期
8 王立金;;医学院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周媛婷;苏长征;秦振华;宋凌;姜波;顾惠敏;;医学贫困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型与因的探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吴满华;;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疏导[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如芬;余达淮;;贫困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琳;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4 秦金亮;;学生课堂生活事件记忆的线索提取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吴明证;;自尊结构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侯友;陈中永;钟建军;;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于华林;;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静 程守勤;南大关注贫困生“心理贫困”[N];健康报;2003年
2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波;贫困生呼唤“心理扶贫”[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于伟慧 王勇;关注心理贫困更为重要[N];海南日报;2006年
4 燕云;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N];工人日报;2009年
5 郑晋鸣邋沈亚军;江苏高校开辟心理“绿色通道”[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周保东;贫困大学生急需心理解困[N];徐州日报;2009年
7 石国兴邋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专刊记者 梁译;心理亚健康 你在关注吗[N];广元日报;2005年
9 赵飞;良好的情绪 健康的基础[N];山西科技报;2004年
10 黄树海;现代人面临重重心理困扰[N];大众卫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7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方乐;心理解剖在农村青年自杀身亡者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欧颖;驾驶员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段小池;生活事件、情绪调节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周玉娟;黔南民族师院贫困生心理健康调查及训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30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3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