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中的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中的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
【摘要】:长期以来,信念伦理一直占据着教育伦理的核心位置,以"好心主义"为典型表征,但是"好心主义"在现代教育中已经丧失了其有效指导教育行为的功能。现代教育行为的伦理依据需要以"责任伦理"来补充和更新。责任伦理综合了主体对行动的责任感及对行为过程和后果的责任承担,同时责任伦理是行为者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是教育者超越单纯信念而结合教育实际,采取更加成熟行为的依据。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好心主义者 责任主义者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活动离不开伦理价值观的指导,不同的伦理观影响下所形成的教育行为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目前指导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伦理观主要为信念伦理。它指的是教师依据“某种信念”来解释和支撑其教育行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为学生好”的信念,本文将其称为好心主义。在这种思想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明辉;儒学与西学的比较与沟通 存心伦理学、责任伦理学与儒家思想[J];浙江学刊;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红莲;陈振华;;儒家理想人格及其现代转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宋贻强,杜月秋;司法职业共同体界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周石峰,余莉;康有为、孙中山的性格及其对两派关系的影响[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5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吕宏波;;福柯的话语批判理论与知识分子职守[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8 朱林,朱进;知识的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职业虔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陈超,顾淑霞;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门户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10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发展[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旭东;;试论现代国家构建背景下的公安机关制度能力建设[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明伟;;古典政治学与公民教育[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韩水法;;什么是政治哲学?[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长伟;;启蒙时代的开启与古典公民教育思想的终结[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岭峻;;论白坚武的转变——一个价值相对主义含混性的实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10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广全;自由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禹旭才;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晨光;建构政制:思想与统治[D];复旦大学;2009年
4 胡颖峰;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蔡美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党报作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赵智敏;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新闻学之演进(1978-2008)[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静;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8 王妍;商事登记基础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边学芳;快速城市化阶段农地转用价格扭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伍洪杏;行政问责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园喜;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管理政策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蔡能鑫;马克斯·韦伯的个体观与社会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玮;论基督宗教与西方民主发展的渊源[D];山西大学;2009年
4 于博;简论我国法治国家的构建[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雅丽;韦伯资本主义动力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6 郭鹏;民族—国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作用[D];河北大学;2007年
7 杨开洁;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良艳;面向地震风险的科学家责任伦理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9 陈斌;我国公民网络监督公务员机制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斌;全球化语境中的大学教师身份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自勉;理性与生活意义——关于责任伦理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2 孔泾源;中国经济成长的伦理因素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3 公丕祥;《论语》的法律价值取向[J];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04期
4 许苏民;唤醒道德良知 强化责任伦理──学习邓小平关于“人格”、“国格”、“四有”和“责任”的论述[J];湖北社会科学;1994年11期
5 王生平;当代中国的伦理走向──兼谈“见死不救”现象及“传统文化”取向[J];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6 陆益龙;一条路线,,两种理论:韦伯和舒兹的社会学之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杨小清;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与现代企业的“法本位”思考[J];惠州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8 李存葆;用心,约你走向人生的丰富——读陈玉霞的长篇小说《心约》[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6年03期
9 宋月娥,刘怀玉;马克思经济社会伦理观三题[J];中州学刊;1997年05期
10 G.恩德利,王浩,乔亨利;意图伦理与责任伦理—— 一种假对立(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秀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责任伦理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王元珑;梁弘秀;何兴贵;;论信息时代政府变革与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3 杨同卫;;诚信:从道义、功利走向责任与权利[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成中英;;二十一世纪儒学的发展——理解人性与重建伦理[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5 孔明安;;工程的责任伦理与实践智慧的向度——试析工程哲学研究的伦理向度[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宗教反思[A];2005年国际儒学高峰论坛专集[C];2005年
7 魏仲吾;;代际交流的动力浅说[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良荒;;略论黄宗羲思想中“变”的灵魂[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方华基;许为民;;工程伦理的STS考察:从个体伦理走向共同体伦理[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修义 崔宜明 余玉花;论德治与法治的结合[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2 赵修义 崔宜明 余玉花;论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N];文汇报;2001年
3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启恒;科学的责任伦理与道德[N];科技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彭国华;网络世界中的伦理[N];人民日报;2002年
5 吕文江(博士);正面遭遇儒家伦理与中国法律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6 甘绍平;当代西方伦理学若干前沿问题[N];学习时报;2002年
7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副教授 穆光宗;倡导“计划生育文明”[N];中国人口报;2003年
8 王撰;“跨文化对话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在京召开[N];光明日报;2003年
9 陈嘉明;知识论中的“信念论”问题[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萧瀚 邋;立法的责任伦理[N];工人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宜荣;中国城市反贫困责任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崔欣
本文编号:969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6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