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理念
本文关键词: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理念
更多相关文章: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主义 目标 内容 策略
【摘要】: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平等实现受教育者的政治权利平等。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消除文化偏见,整合课程知识,建立和谐的群际关系等。多元文化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学业评价模式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主义 目标 内容 策略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多元文化教育是Multicultural education的汉译。Multicultural education在英语中是带有价值判断的词语,是指以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多元文化主义就是在西方一些多民族国家(移民国家)兴起的主张文化多样、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权利补偿的一种思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凡丽;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纪论争[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龙,王志洁;多元文化时代学校进行品格教育的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牛道生;论21世纪初国际课程与教学改革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3 张东娇;美国教育标准实施中的几个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朱家存;从限制到鼓励:国外择校政策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5 贺利;浅议高校课程开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6 田宝军,王德林;电子学习:构建世界课堂——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7 张国骥;美国教育理念之探析——赴美考察笔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揭艾花;规范性与现实性——浅论课程设置与妇女学学科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9 刘晖;李毅;;和而不同——全球化背景中的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透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林国雄;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协作学习研究——浅议电大学习小组问题[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华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彭永春;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龚兵;从专业协会到教师工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邵允振;1980年代以来的美国华侨华人与中美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芳;译者能力与建构主义翻译教学[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黄雪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彭伟强;当代美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姜娜;关于美国联邦政府基础教育职能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廖华红;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校本培训[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淑俊;现代国际教育贸易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传珍;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8 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艳;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嘉;中-美高等教育中计算机音乐课程现状和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芳;;析美国多元分化教育的课程理论[J];语文学刊;2010年13期
2 冯广兰;孙龙存;;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思潮探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3 何小勇;罗飞;;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分析[J];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4 柴宝勇;朱其剑;;超越与反思: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教育观述评[J];理论与改革;2007年04期
5 荣司平;;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理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罗东山;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J];民族工作;1997年08期
7 万明钢;;从“差异”走向“承认”的多元文化教育[J];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8 张学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与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品性[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9 李勉;;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述评[J];世界民族;2007年05期
10 叶小红;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和价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白亮;;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韩永红;;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滕志妍;;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的迷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德胜;王采薇;戴世良;;大学生对于同志的态度量表编制及其信效度分析[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李丽洁;;天津市义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海波;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马效义;以色列:四类学校体现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徐扬;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寻求多民族共存[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张媛芬;多元文化视角的澳门土生葡人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陈时见 朱利霞;一元还是多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李茂;美国教师如何应对恐怖袭击[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郑新蓉;清醒认识今天的教师角色与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丁刚;发展中文教育 弘扬华夏文化[N];人民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丁刚;发展中文教育 弘扬中华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0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室 陈卫和;“蒲公英行动” 持续进行的意义[N];美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黎义明;澳门回归初期特区政府修改教育制度之管理路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7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庞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琰琰;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3 刘智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田景红;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昌江;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吕田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聂燕;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校长角色与学校文化建设[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易晓琳;中美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牟欣欣;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8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78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