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3 02:05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中生 生活压力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中生生活压力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高中生生活压力问卷、高中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807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运用典型相关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结果发现,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的典型相关;高中生生活压力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联合预测的功能;其中,主观生活压力中的同伴关系压力和应对方式中的内部消极评价具有最大的预测力;生活压力与应对方式中有11个变量能共同解释高中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63.9%的变异量。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高中生 生活压力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FBB050721) 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JYXM2005024)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05-06D31)
【分类号】:G4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94年美国生活压力与躯体疾病会议正式确认了生活压力对疾病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与压力相关,如冠心病、癌症、周期性偏头痛、溃疡、失眠、高血压等,可以说压力与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直接联系。而影响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很多,如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2 井世洁,乐国安;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不良情绪的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2 陈霞;马姝娟;戴美林;;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3 邵华;刘晓明;赵金波;;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应对策略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杨芳;任蔚虹;来鸣;楼妍;;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07年25期

5 吴志霞;姜乾金;钟霞;;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护士心身反应的交互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23期

6 胡军生;王登峰;滕兰芳;;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李田伟;陈旭;廖明英;;社会支持系统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和应对策略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8 张西超;连旭;车宏生;;IT企业员工压力源、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1期

9 吴劲东;吴国丽;刘学兵;;个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社区女性抑郁发生的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7期

10 杨珍;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电子游戏成瘾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大学生应对能力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海燕;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志霞;负性自动思维的因素分析及其在应激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玲;高中生自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冰;司法警校学员人格因素、主观应激与应对方式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亭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薛朝霞;应对技能培训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金钊,徐媛;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及特质焦虑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2 井世洁;初中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3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4 张玉山;某医科大学生焦虑与抑郁状况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2期

5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6 郭梅英,阎克乐,梁会霞,魏铁军;焦虑水平与应付方式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1期

7 崔明,敖翔;中学生焦虑、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8 陈树林 ,郑全全;中学生应激源、应付方式和情绪相关性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5期

9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马登岱,赵贵芳,杨杰,孙良民;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开春;杨雄;;“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关系调查[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1年06期

2 刘斌;;当前高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3 李国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解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4 项莹璐;唐江尧;杨华;章仲利;;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调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肖浩杰;李广全;;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6 易琦;;初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的建立[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7 褚海滨;;现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8 李劲松;;成功不分先后——谈谈高中生的心理调节[J];青苹果;2003年04期

9 侯春娜;刘志军;张绍波;;达斡尔族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10 刘鹏志;;生死大营救——一例校园自杀直接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及反思[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蕾;;武汉市高中生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田青;刘富汗;;新乡市高中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信勇;徐光兴;;高中生的家庭印象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路金声;;高中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问题的初步的归类和成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俞承谋;;高中生学习成绩、某些非智力因素及人格特质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郑胜圣;张泱;郑全全;;高中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潘洁;沃建中;董及美;;高中生心理健康量表常模的制定[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侯春娜;刘志军;;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姚美雄;;高中生自我效能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杰 璩静;中日韩美高中生眼中的父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记者 龙超凡;福建未升学初高中生免费学技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江卉 通讯员 夏志涛;日本高中生代表团访问我省[N];湖北日报;2010年

4 河南省虞城高中 刘继峰;克服高中生厌学心理的对策[N];学知报;2011年

5 余文倩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浅谈高中生心理教育[N];汕尾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程熳 实习生 吴止境;热点话题走进90后高中生[N];黄石日报;2010年

7 早报记者 俞立严;用“兰”字组词 200高中生无一答对[N];东方早报;2005年

8 闻沫;“教育荒废”:“荒”在哪儿,“废”了什么[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我们的孩子可能表现更糟[N];文汇报;2009年

10 记者 益西加措;去年八十名大学生一百名高中生受到资助[N];西藏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蕊;高中、中专生非法药物滥用特征及CMER干预模式的短期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马广水;基于系统动力学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燕;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方洁;合肥市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赵晓红;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D];聊城大学;2009年

4 张立;高中生责任心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梅;高中生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燕;高中生积极情绪调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罗敏;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初步研究及原因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洪丽;高中生利他行为与移情、道德判断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维燕;高中生的物理知识、思维风格与物理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文竹;高中生自我控制的内隐与外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22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22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4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