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引导措施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引导措施分析
【摘要】:从归纳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定义出发,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并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进而在结合教师日常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评判标准
【分类号】:G448
【正文快照】: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进入大学这一个新的生存环境中,生活、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状态的破坏不超过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这时,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不被破坏,然而一旦超越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加海;;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含芬;安徽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测试研究Ⅰ:智力分布和发展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黄路阳;认知心理学对感知觉的新理解[J];安康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3 马宝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滕飞;赵琼;;论建构以人为本的校长培训课程体系[J];成人教育;2006年01期
5 李娟;麻彦坤;;高觉敷与维果茨基心理观的比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6 田守铭;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陈锬;教育=管理×学习──教育基本矛盾的机制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余祖伟;从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理论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广西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9 顾红梅;犯罪心理实案测试及其理性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蒋济永;审美阅读:一种存在方式的描述——审美阅读系列研究之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茜;汪燕;;虚拟学习环境中导航系统的设计与评价[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策略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卢长宝;销售促进强度与效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李媛;从传播学视域对展示空间的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方双虎;整合与分化—威廉·詹姆斯与现代心理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晓丽;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晓敏;心脑关系的哲学探讨[D];西北大学;2001年
3 蔡文静;中国学习者英语阅读心理过程的认知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洪月;输入假设的认知阐释与语言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玉明;主客二分研究范式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贺林茂;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胡衬春;论传者的认知偏差[D];广西大学;2004年
8 郭瑾;投射心理机制与电视广告的传播效果[D];广西大学;2004年
9 高剑婷;批判与建构——试论西格蒙德·科克的“认知病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鹏;集体效能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群;彭小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马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及培养方法[J];青苹果;2003年Z1期
3 程勋;;大学生“延缓偿付期”内的心理状况及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4 秦攀博;秦桂平;;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学理论;2011年22期
5 刘荣先;;大学生就诊心理特征及应对措施[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6 齐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7 鲍丽;熊英;;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8 张静;;心理教育研究述评[J];世纪桥;2011年11期
9 高燕;赵乃迪;苏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J];大众心理学;2009年02期
10 谢彦彦;;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初探[J];才智;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铭;姚本先;;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同度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张婷邋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段素菊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伍芳辉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讲师 袁光亮;引导比实践更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杨晨光;教育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舒斌;我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安徽经济报;2006年
4 ;我州特岗教师资教大学生陆续到位[N];恩施日报;2006年
5 沙琼;大学生郁闷时别“硬扛”[N];健康时报;2007年
6 郑祥渊;戴云山麓“高知村”[N];福建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安立新邋记者 荣肖磊;我省2007年度“助学工程”受助生确定[N];河北日报;2007年
8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9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记者 赵大勇邋赵小羽;不善交友致大学生心理疾患,父母有责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渭玲;媒体暴力信息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红;大学生自我评价特点及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宋洪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自我超越[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10 肖秋萍;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22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2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