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教学本质观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种教学本质观的比较研究
【摘要】: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的本体论问题,确认教学本质的科学内涵,有益于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实践的深化。然而,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历来众说纷纭。文章运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特殊认识说""实践说""交往说"三种教学本质观。首先,对三种观点进行了纵向分析,然后分别从立论根据、具体分歧点和联系三个角度对三种教学本质观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对比研究,说明教学本质的研究应该多纬度探索、开放融合、走向现实。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教育学院人事处
【关键词】: 教学本质 特殊认识说 实践说 交往说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教学本质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核心问题,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对教学理论来说,它制约和影响着教学论体系的构建及其学科建设;对教学实践而言,教学本质则制约和影响着教学目的的制定及其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近20年来,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商利民;两种教学本质观之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建平;教学本质:尝试性解答[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01年06期
2 尹艳秋;“交往”视野中的教学本质论刍议[J];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靳玉乐,尹弘飚;教学本质特殊交往说论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4 张广君;反思·定位·回归:论“教学认识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С.П.巴拉诺夫 ,刘直奉;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乌申斯基和托尔斯泰论教学的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2期
2 何凡;;实现社会功能应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J];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06期
3 卿成;;论当前教学论研究所应追求的目标——兼评唐文中主编的《教学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1年04期
4 段茂昌;;对作文教学本质及其教学原则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11期
5 严成志;教学本质的对比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教育文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和学新;教学主客体关系研究的方法论透视[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年05期
8 张新越;论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李定仁,张广君;教学本质问题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孙国友;也谈教学的本质[J];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国民;杨继平;冯剑;王涛;;面向创新素质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张罡;;信息技术整合中职实践类课程的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姜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面对“有效学习”现象引起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4 包静娟;;关注问题情境 促进数学理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田慧生;凸显时代精神的教学论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高校扩招改变了教学本质[N];科学时报;2004年
3 成尚荣;一次对教育本质的穷究[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陈荣芳;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在哪儿[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王莹;新课程实施后的再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赵小雅;诊断式培训让教学主任学会“诊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董子凝邋焦莉莉;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N];石家庄日报;2007年
8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陈茂林;学校最好“教而优别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栋;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芳;论中学数学教育的人文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棉;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发展[D];河南大学;2003年
3 谢建军;中学作文教学的求诚之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孟然;中学历史探究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冬梅;教学本质新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欧阳弋;运用语言迁移理论优化中学外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彪吉;“互动—探究—合作”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吉标;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教学思维方式转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宇娟;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林辉春;试论语文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34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3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