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师流动制度:区域师资配置均衡化的重要保障
本文关键词:县域教师流动制度:区域师资配置均衡化的重要保障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流动制度 师资配置 县域教师流动 区域师资配置 基础教育 教师定期流动轮换模式
【摘要】:教师流动是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建构县域教师流动制度,对保障区域师资配置均衡化和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建构县域教师流动制度要遵循薄弱地区优先发展等四个基本原则。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师流动制度 师资配置 县域教师流动 区域师资配置 基础教育 教师定期流动轮换模式
【基金】:张茂聪教授主持的山东省2006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山东省县域基础教育政策保障体系的建构”(A200628-19)成果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师资配置均衡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1]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长远的实施计划。由于国力有限,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均衡发展,但在一个县市区域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完全可能的。[2]因而,关于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俊;聚焦教师转会——对教师流动的案例分析[J];教书育人;2005年12期
2 张忠福;教育均衡应首先在区域内实现——对农村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3 汪丞;;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促进校际师资均衡发展的一种思路[J];中国教师;2006年02期
4 汪丞,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丞;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李文英;史景轩;;日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3 王飞琴;;稳定农村师资之经验借鉴[J];才智;2012年07期
4 赖娟;陆梅;王晓华;;区域内优质师资非均衡发展:原因探析与政策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薛正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6 王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李贤智;;教育公平视野下教师资源配置的反思与建设——兼评日本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傅彩虹;;中日教师流动制度对比及启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3期
9 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10 夏茂林;冯文全;;定期轮换制度下流动教师利益补偿机制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伯玲;袁桂林;谢李雪;;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及其破解——Y县的个案[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冯文全;夏茂林;;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肖军虎;刘小平;;农村学校“超编”缺教师的问题分析——以山西省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欧文福;西南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大学;2006年
2 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年
3 蒋云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志艳;城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元勋;江西省乐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丁卫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许传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世萍;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宜江;县域内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文娟;德昂族独龙族聚居区义务教育生师比调控的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胡锋;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光清 ,胡格林;关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07期
2 林斯坦;论教育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优化[J];教育评论;1999年01期
3 薛国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解决我国偏贫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4 贾聚林;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J];人民教育;2002年06期
5 王湛;努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2年09期
6 张忠福;教育均衡应首先在区域内实现——对农村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7 刘惠林;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年09期
8 彭新实;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J];中国教师;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扬;;亮亮“丑”也好[J];湖南教育;1986年12期
2 ;端正教育思想 扎扎实实发展基础教育[J];人民教育;1986年04期
3 杨海波;;认真抓好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J];人民教育;1986年Z1期
4 田佳;关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思考[J];教育探索;1988年05期
5 宓可强;乡村企业发达地区控制初中生流失问题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05期
6 许建山;许建国;;论未来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人的个性发展[J];未来与发展;1990年02期
7 ;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江苏基础教育——周德藩同志在江苏省1993年县(市)区教育局长培训班上的讲话(摘要)[J];江苏教育;1993年17期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教育问题讨论[J];教学与管理;1993年02期
9 ;抓住机遇 继续前进[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4年01期
10 罗瑞琪;对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一些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靳葆;贾建敏;;基础教育与民族素质[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2 张文;;以一个中学教师的视角看澳中基础教育的差别[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郭凤鸣;;怒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为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越;徐嘉;;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宏杰;;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王建琴;陈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樊笑英;;基础教育地理课程建设与科学家的作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樊香兰;;新中国基础教育财政体制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陈尔寿;;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地理基础教育[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10 梁历;;为文与为人——在写作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霞;今年基础教育要办好5件大事[N];云南日报;2003年
2 湖南省人民政府 王孝忠 赵爱平;坚持三“优先”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N];人民日报;2008年
3 曾志明 陈举红 本报记者 唐维杨;江阳区 让基础教育与城市一起发展[N];泸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徐德明 通讯员侯静;争做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排头兵”[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黄烨;打造基础教育优质学校[N];铜仁日报;2011年
6 李超时;打掉基础教育的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记者 陈晓东;基础教育开始“起跑”[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记者 吕扬邋实习生 王亚林;我省今年基础教育要完成九大硬任务[N];陕西日报;2008年
9 张广瑞 许引弟 解晓瑞;推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N];运城日报;2009年
10 夜子;三鑫学子 全体进步 全面发展[N];中山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忠;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登亮;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桂绍贞;台湾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管理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萱;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启加;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磊;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易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曙;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山玲;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法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静;基础教育乱收费及其整治的经济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殿青;中国民办教师转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洁;基础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曹健丽;中学美术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阮茜;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中的的教师评价问题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敏;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豫元;当代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国宝;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8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4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