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设计 信息化 教学设计模式
【摘要】: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赋予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新的依据和新的视角。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从目标导向、内容构建、环境创设、评价设计四个方面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并对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分析。
【作者单位】: 合肥学院基础教学部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设计 信息化 教学设计模式
【基金】: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6146)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1](P179)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它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的。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只是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军征,刘志华;对我国当前教学设计模式分类观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3期
2 杨海茹,刁永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构建[J];中小学电教;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海鸥;教育的还原与更新——试论教育本身[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周亚亭;;建立自信是成功教育的关键与核心[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武任恒;多元智能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4 李荆;;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多元评价及其应用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2期
5 张仁改;;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6 伍岳,王显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教学设计策略[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姜发兵;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4年04期
8 柴娇,崔浩澜;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取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李健;基于多元智能的校本课程编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5期
10 刘旺;论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音乐学习评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柴娇;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茹;试论个性化阅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勇;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漆玲玲;论多元智力理论与创造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雷芳;高中英语阅读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晓波;中学历史教学创建自我教育档案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竺丽英;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7 钱悦青;物理分层教学与“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晓凤;信息技术与法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虹;宁夏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10 刘旺;学生音乐学习多元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军征,刘志华;对我国当前教学设计模式分类观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睿;;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冯锐;朱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6期
3 刘晶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远程教学设计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7年10期
4 朱进;;多元智能理论与网络教育[J];中小学电教;2008年11期
5 王玉;韩瑛;;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吴金英;;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幼儿民间艺术活动[J];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12期
7 田爱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数字化游戏学习[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0期
8 范良辰;;从多元智能理论看游戏学习环境的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7期
9 范良辰;;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游戏学习环境的设计[J];中小学电教;2008年Z2期
10 周静;多元智能理论与主题学习网站教学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波;;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李华;;依托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0) (Volume 5)[C];2010年
3 王淑双;;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李艳波;;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 徐永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罗国凤;;浅谈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校本培训机制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丁兆芬;;教师多元智能训练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曹广涛;;多元智能理论与创业教育[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课题组研究成果[C];2005年
9 潘清;曹玉民;;试析新课程背景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化学实验评价[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郭鸿;;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掘学生多元潜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范绪锋;多元智能理论应当怎样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安定区东关小学 董淑琴;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学校管理的实践探讨[N];定西日报;2007年
3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陶西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通讯员 罗坚红 孙华;活动·互动·生动[N];中山日报;2008年
5 宿迁市宿豫区蔡集中心小学 高翔;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N];江苏教育报;2008年
6 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 刘景忠;投入到学习上的精力不足,怎么办?[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孙笑秋 ;用多元智能理论办出精品校[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林岩;开启心智的金钥匙[N];吉林日报;2005年
9 姜澎;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N];文汇报;2004年
10 安定区东关小学 董淑琴;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启学生的成材之门[N];定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成;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概念、模型与开发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蓝星;个体艺术智能的发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家黎;教师信念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孙玲;差异教学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蓉;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白艳宏;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维珏;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牛波;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晓丹;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大学英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曹丽娟;在生物学科中开发初中学生多元智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关岩梅;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彭丹;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伟;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英语口语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博雅;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学习差生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89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8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