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话语权丧失及其原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师生话语权丧失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 话语不是简单的表达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的问题,,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语言联系在一起。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权也不是简单的“陈述与接受”的关系,而是有各自的来源、性质、结构和内容。学校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教学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师生话语权天然具有社会学话语权的性质。它处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场域,针对的是主体性的师生,师生话语权又必然具有它自身的特点。然而,在教育这个场域、面对师生这样的特殊主体,话语权的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并不是协调的,它往往表现为对师生话语权特殊性的忽略。教育服务于国家的人才战略,服务于个人的发展,这双重目标的实现在很长时间里歪曲为“国家需要等同于个人需要”。然而,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关注个体全面、个性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这表现在教育里就要求学校要培育会表达、会创新的个体,这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话语权。 第一章:师生话语权丧失及其表现 该章一方面界定师生话语权丧失内涵,另一方面从制度话语、课程话语、个体话语、知识的意识形态功能、师生话语权的冲突角度揭示教师真实话语、个体话语被制度话语、阐释话语所替代,学生自我话语湮没在知识的内化、教师话语权霸权中。 第二章:师生话语权丧失的原因分析 该章从两个角度分析师生话语权丧失的原因:一,话语在运作中与知识、主体、权力的关系;二,以来源、内容、结构、性质为框架从教师素质的多方位、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协调、教育对“非共识”的包容等角度分析教师话语权的特殊性;从服务人、发展人、尊重人、全面的人的角度分析学生话语权的特殊性。 第三章:改善机制 该章主要把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角度理解师生,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知、情感、意的完整个体,达成人对自我的理解以及人与人的理解,并从个体平等交往的角度构建师生对话、沟通的平台。
【关键词】:话语 话语权 教师话语权 学生话语权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5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27
- 一、问题的背景7-8
- 二、文献综述8-27
- (一) 话语概述8-15
- (二) 学校场域的话语15-27
- 1. 学校场域的话语权类型15-19
- 2. 师生话语权概述19-27
- 第一章 师生话语权丧失内涵及其表现27-34
- 一、师生话语权丧失内涵27-28
- 二、师生话语权丧失表现28-34
- (一) 教师话语权丧失的表现28-31
- (二) 学生话语权丧失的表现31-34
- 第二章 师生话语权丧失的原因分析34-43
- 一、话语的运作体系隐含着师生话语权丧失的可能性35-39
- (一) 话语与知识35-36
- (二) 话语与主体36-38
- (三) 话语与权力38-39
- 二、师生话语权特殊性隐含师生话语权丧失的实然性39-43
- (一) 教师话语权特殊性39-41
- (二) 学生话语权特殊性41-43
- 第三章 改善机制43-47
- 一、从主体性角度理解学生43-44
- 二、从主体性角度理解教师44-45
- 三、实现主体性理解的教育45-46
- 四、对话教学46-47
- 结论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超;;语文课堂:谁的文本来作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2 王兆娣;;社会学视角下教学话语权的危机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4期
3 何嘉;;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话语权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09期
4 李孝川;李劲松;;教师权威的实然困境与应然向度[J];学术探索;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芬;张志良;;民办高职高专教育管理中学生话语权研究[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海彬;批判与重构—教育场域的教师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谭芳;巴赫金理论视域下的外语对话课堂理论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关群;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与消解[D];西南大学;2011年
2 黄爱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庞妮;沉默与表达:学生课堂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颜雪艺;从缺失到回归:高中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君;教师话语霸权消解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王晓鹰;中学语文教师话语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李龙霞;师生公共话语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18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1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