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德育思想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德育思想
【摘要】:河洛文化所走过的八千年漫长里程,确证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河洛文化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乃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深入研究河洛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的向心力,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无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德育以人为本的观念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源头上讲,它既有来自西方文化人本主义传统的源泉,比如:希腊人道主义传统的善行(arete)和人的教化(paideia)、基督教人道主义的圣爱与博爱、文艺复兴时代的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启蒙;①也有来自中国人文传统的人本意识。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群;杨喑;;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J];理论界;2006年05期
2 李军;;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创新[J];天府新论;2007年S1期
3 苏萍;;以人为本与学生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探究;2006年02期
4 蒋平;叶时银;官后发;;中学德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问题探讨[J];科技广场;2007年08期
5 郑文山;人本管理与高职高专学生的全面发展[J];探索与争鸣;2005年07期
6 李桂华;;延续人文传统 重建精神家园——也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19期
7 徐昌军;高校德育人本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李新红;;高校辅导员队伍和谐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周龙军;;以人为本 以德育人[J];教师;2009年10期
10 刘建清;;准确定位角色 展现德育魅力[J];广西教育;2010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情商”概念在德育中科学渗透的意义[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钟涛;高宏锐;;科学课上进行德育,我这样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3 周明远;夏谊;;高一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德育思考[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4 张军英;;德育在培养大学生优良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王仕民;;论德育政治功能的发展[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在明;;一次误会引发的德育思考[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保红;李力;;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德育要强化的几个观念[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沈晓勤;;在德育中闪烁学生的主体之光[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邹丽萍;;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与高校德育发展新趋势[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李大伟;张雪梅;;建立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搭建中职德育新舞台[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京海 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 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 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首先要让每位学生有“我”[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 张凤桐;坚持实践创新 开拓中职德育新路[N];天津教育报;2009年
3 刘培香 记者 郭萍;德育应落实到每个细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吴光超 记者陈萍;细节深化德育 行动丰富内涵[N];抚顺日报;2010年
5 组稿 孔淑芹 白晶鹰;兴校德为先 育人品为重[N];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
6 记者 贾晓燕;北京高校德育高层论坛举行[N];北京日报;2010年
7 记者 沈雪梅;虹桥二中10年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南通日报;2008年
8 孙建业;德育:首先要从怎样做人教起[N];辽宁日报;2002年
9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 姜学凤;德育应以道德途径成就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驻沪记者 张莉;赵德育:永远保持儿童般的笑脸[N];医药经济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玉;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D];西南大学;2010年
3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5 董蕾;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隋子辉;“无产阶级政治”指导下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1949—1966年)[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建光;中学以人为本德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智萍;论高校德育工作的“以人为本”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4 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吴丹;中学校园墙面文化德育主题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刘向宇;我国青少年休闲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D];苏州大学;2010年
9 闫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郝俊宇;试论中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主体德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38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3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