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西部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4 10:05

  本文关键词:西部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流动人口子女 义务教育 失学 打工子弟学校


【摘要】:西部地区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其剩余劳动力流入发达城市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农村流动人口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出现“家庭化”流动的趋势。而目前我国城市对这一状况还没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问题,已成为国家、教育界、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作者单位】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批号EHB03049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农村流动人口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逐渐被打破,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皓;我国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状况及比较分析[J];南方人口;2001年02期

2 刘岚;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韩嘉玲;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1年08期

4 李雅儒,孙文营,阳志平;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谢晋宇;流入大城市农村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J];西北人口;1999年04期

6 段丽华,周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02期

7 吕绍青,张守礼;城乡差别下的流动儿童教育——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佳;“自助安置”与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2 郑真真,吴要武;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3 王昆仑;;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武晓萍;在京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5 张人民;由“棚户学校”引发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胡莉;牟映雪;;进城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7 陈成文;廖文;;回顾与展望:制度社会学视野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进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贺艳丽;;忻州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调查及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袁巧玲;;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李友霞;;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策略问题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毅杰;梁子浪;;试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困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范元伟;;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相互融合之研究——来自上海公办初中学校的经验证据[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袁连生;付尧;李奇;;北京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绘;龚欣;尧浩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及其解释——来自北京的调研数据[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7 田宝宏;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熊易寒;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胡杰成;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广;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密建芳;外地生与本地生学习差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姜丽娟;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泽鳌;完善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楚天遂;荥阳市农村初中在校生辍学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琦;上海市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许尤佳;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供需结构调整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段成荣;应及早注意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J];科技导报;2001年03期

2 马金;外来人口与子女保健和早期教育──海淀区外来人口0-3岁儿童父母对子女保健和教育调查[J];南方人口;2000年04期

3 汪明;人口迁移与适龄人口教育问题的宏观背景研究[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6期

4 段丽华,周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02期

5 刘恒;四川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状况的调查与建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海峰;;流动≠失学[J];西部大开发;2006年06期

2 潘伯庚;;普及义务教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吴济清;;试谈在新形势下义务教育资金管理的方略与重点[J];教育财会研究;2003年01期

4 忻叶;;迎接教育史上的一个新节点——我省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J];江苏教育;2006年17期

5 余风盛;黄俭;肖慎钢;周宗清;程斯辉;叶显发;李福迪;杨万军;王承军;方年前;孔德勇;;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专家学者座谈新义务教育法[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6年09期

6 常征;;《义务教育法》的执法与违法[J];吉林教育;2006年10期

7 张烁;虞振威;;浅谈义务教育法的修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年06期

8 何天淳;;在学习宣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座谈会上的讲话[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06年08期

9 刘艳琼;;有感于新义务教育法中教师职务制度的突破[J];江西教育;2006年19期

10 王博;章洪波;;问责制:让《义务教育法》变得更“硬”[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6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卫红;;从义务到权利——义务教育之于个人的变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陈元魁;周卫兵;;搞好义务教育执法检查 保障我省义务教育事业依法健康发展——参加2003年度全省义务教育执法检查的体会与思考[A];2005湖南省地方人大执法检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顾文琳;;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初探[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亚荣;;对当前新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实施的制度困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武玉婷;;从国际比较看如何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黄卉;;“黑户”民工子弟学校的法理探研——试析《民办教育促进法》之立法失误及其补救[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7 吴春霞;;中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道东;吴瑞云;;论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蒋卫山;;让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用生态观解读“教育均衡”[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蒋卫山;;让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用生态观解读“教育均衡”[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兴全;义务教育法修订:哪些“焦点”值得我们关注?[N];眉山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卢云龙 陈俊;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良性发展[N];安康日报;2006年

3 李益众 记者  胥茜;四川:废止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文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程方平;新《义务教育法》:民办学校发展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吴忆红 本报主任记者 杨e,

本文编号:1138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38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3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