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意义世界视野下的课程知识观

发布时间:2017-11-13 15:24

  本文关键词:意义世界视野下的课程知识观


  更多相关文章: 意义世界 课程知识观 教材设计


【摘要】:现代生存论哲学对传统认识论哲学的超越,凸显了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意义世界。课程探究应该将课程知识的意义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研究主题,并在对知识意义世界的凸显中引导学生获得生命意义的领会与生命境界的提升。因此,基于知识意义性的教材设计,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意义世界,突出强调教材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对话性。
【作者单位】: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课程知识观已经引起学术界广泛的争鸣,当下对知识问题的讨论大多从认识论的视角立论,例如,关于“知识打开说”与“知识建构说”之争、现代知识观与后现代知识观之异等等。但是,知识不仅是一个“如何认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引导我们“如何生存”的问题。当代哲学思想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民治;爱因斯坦的科学美学思想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杨广军;俎源源;;差异与均衡——美国典型高中物理教材设计特点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04期

3 马勇军;;国外对科学教材中融入科学史的研究评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01期

4 俞吾金;从传统知识论到生存实践论[J];文史哲;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民治;杨振宁的科学美学思想述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06期

2 刘晓东;美:本体之美与审美之美[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胡志强,刘仲林;对称臻美在规范场理论创造中的作用——从J.C.Maxwell、A.Einstein到杨振宁[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刘和;爱因斯坦科学美学思想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5 蒋红雨;知识论人类学前提的生存意蕴——海德格尔对康德的批判[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杨忠泰;;数学美在科学探索中的功能[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7 周义澄;“清文化”与知识分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8 冯长彬;数学美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S2期

9 陈世鸥,王辉;前沿物理教学与新课程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3期

10 何开岩;物理学美的内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海峰;;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2 郑大华;;欧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转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冷天吉;知识与道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侯永刚;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实的个人[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6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黄海啸;张君劢人生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华;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及其培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程永山;物理CAI课件设计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华英;美与自然科学发展[D];广西大学;2002年

4 肖太福;胡适自由主义法律思想述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6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顾小燕;翻译家胡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蒋良富;论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超;论胡适的文学理论与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燕伶;变革与融通:走向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广军,陈娴;加拿大《科学》教材版面设计与编排特点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1期

2 靳玉乐,张家军;国外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陈娴,陆瑾;文化多样性在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J];物理教师;2003年09期

4 李醒民;彭加勒科学方法论的特色[J];哲学研究;198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钦芬;;迈向意义世界——教学的价值追寻[J];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2 何善亮;;论教学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质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3期

3 杨钦芬;;迈向意义世界——课堂教学的价值追寻[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9年03期

4 刘艳;;试论走向“生存论”的教学[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卢艳红;;意义世界形成的特点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8年04期

6 赵文平;;追寻存在的意义: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24期

7 郭晓明;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张华龙;;体悟的教育学意义[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辛继湘;;教学论实践智慧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3期

10 李召存;;论两种不同的课程知识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深圳中学 马小平 陈晓波;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山东省潍坊盲校 王培峰;教育哲学:逼近教师灵魂的培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2 张华龙;体悟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宝新;现代课程知识观演进的流派分析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家铣;从规范世界到意义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肖国刚;课程知识观之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钊;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小敏;教育境界论[D];湖南大学;2008年

7 王趁平;论教师的人生境界[D];河南大学;2008年

8 王攀峰;试论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马迎;论走向生命理解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刘瑞芳;论教师生命意义的遮蔽与澄明[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81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81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e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