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运用高效学习的心理机制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

发布时间:2017-11-13 15:24

  本文关键词:运用高效学习的心理机制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


  更多相关文章: 高效学习 数字化教学资源 设计与开发 学习策略 学习者 心理机制 非智力因素 学习环境 选择性注意 学习内容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高效学习的心理机制与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的问题,二者的结合契机在于高效学习的发生必须得到高效学习环境的支持,而高效学习环境中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因素,根据高效学习的心理机制指导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可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资源建设,以期能对设计与开发支持高效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一定的启示。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基金】: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编号:NWNU-KLCXGC-03-5) 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研究生导师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601-04)的资助。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高效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是能力和态度发展的学习。高效学习是相对低效学习而言的,具有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等特征,能按照知识的联系、科学的规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成效的学习。高效学习的过程中策略性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兴;要注重学习方法[J];安徽教育;1992年12期

2 尹广琴;超越方法──外语教学散论[J];安徽教育;1996年05期

3 邱乾,丁佩君;小学“高效学习”教学体系综合构建实验研究方案[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年02期

4 顾冷沅;改进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七届数学年会上的专题发言(提纲)[J];数学教学;1996年02期

5 兰瑞平;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的信心[J];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02期

6 李维新;注重方法指导 实现自能读书——叶圣陶学法指导理论浅探[J];湖北教育;1997年Z2期

7 彭安民,晓迟;与自学的朋友谈学习方法[J];河北自学考试;1997年03期

8 接存义,樊金兰;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J];山东教育科研;1998年05期

9 苗云龙,顾杰;敢问路在何方——长篇报告文学《书生之路》之三[J];辽宁教育;1998年11期

10 张金凤;巧用板书 激趣导学[J];宁夏教育;199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铁莉;胡娟;李玉红;;高校图书馆联合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A];图书馆的区域合作与共享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左水银;;建立学习文件夹,记录学生每一步成长——谈谈“学习文件夹评价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叶;全国书市热教育[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周巍;中国企业如何拥有真正的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3年

3 耿宇辰;管理谱写华章 育人锦上添花[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无锡市蠡园中学 邱华国;在协同创新中实现课改突围[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5 周炎根 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杨凌;让好心情为高考加分[N];石家庄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苏军;别让陪读削弱孩子创造力[N];文汇报;2006年

8 广东 吴帅;为学生“减负”岂止“多睡一会儿”[N];中华新闻报;2006年

9 冯若鸥;用学习流引擎改变网络学习[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10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佑镁;电子学档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林伟群;浅论构建网络环境下的高效学习体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左晓梅;面向问题解决能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志明;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邹琼;大学英语高效学习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红彩;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设计模式[D];河北大学;2003年

7 黄丹赓;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成杰;XML技术在网络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代志芸;建立基于客户导向的学习型电网企业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马贵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81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81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5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