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教师因素探讨
本文关键词: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教师因素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行为,编制相应调查问卷,在对三所高校部分学生的调查基础之上,对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着重从教师提高课堂质量的角度,给出克服和改善大学生学习倦怠行为的策略。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系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系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系
【分类号】:G4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迟到、旷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率低等现象。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的调查也显示:部分学生人生态度不够积极,人生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有42.2%、39.6%、24.2%、25.2%的学生认为“迟到旷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胜;古炳玮;;教学反思与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J];高教论坛;2005年06期
2 段庆祥;;高校教师教学艺术特征刍议[J];教学研究;2006年06期
3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4 钱民章;;谈教师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玉;陈琦;;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吴春成;;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倦怠现象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04期
3 曹海宾;殷保祥;邵建新;刘云虎;张子英;;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熊猛;叶一舵;;大学生学业勤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2期
5 石婕妤;王群锋;;英语专业大学生综合英语课程学习倦怠调查研究——以广西贺州学院为个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党喜灵;;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习倦怠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7 孙瑞权;;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的个案研究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8 董晓萌;;基于方差分析的地方师范生高等数学学习倦怠现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9 陈晓敏;;五年制高职护生学习倦怠原因探析[J];成功(教育);2011年20期
10 张嘉薇;;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研究[J];成功(教育);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涛;外语学习倦怠与动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萍;医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胡晓琳;高职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娟;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东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苏;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谭亲毅;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民族地区初中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陆志军;上海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金则霜;大学生专业认同及其与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少俊;国防生职业兴趣与学习倦怠的特征及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阴冬胜;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价值观现状及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民治;;费因曼:巧解航天失事之谜的科学通才与教育家[J];物理与工程;2006年01期
2 申菏勤;解剖学教学的艺术感染力[J];解剖学杂志;1996年04期
3 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1期
4 尤克勤;漫谈教学艺术[J];教育改革;1994年01期
5 杨小梅;;浅谈罗素的教育思想[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妮娅;;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02期
2 许国萍;周秋红;;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程鑫;张文燕;王洋;关琳琳;;大学生学习倦怠文献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4 强健;;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5 徐广荣;;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李梦霞;;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7 崔岩;;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硅谷;2008年23期
8 李富业;刘继文;连玉龙;王茜;;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干预措施[J];西北医学教育;2010年04期
9 渠东玲;;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与防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10 龚芸;贺建新;周旺东;;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完美主义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伟红;;加强公安院校学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公安实用人才[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彭华茂;申继亮;王凯荣;;关于小学教师反思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岑国祯;张剑锋;余骏;杜卫;;在若干价值观影响因素上对青少年学生公众观的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金泽勤;李祚山;;中小学学生投入影响因素及其促进措施[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祖华;;新课程实施中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7 魏萍;杨爽;于海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陈先;苏琦;张旭东;;粤西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斌;李娜;;我国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10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影响镁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的因素[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朗明;浦江有一个大学生模拟就业基地[N];金华日报;2008年
2 郭耀红 曹莹;华北电力大学:涌现大学生学习十六大热潮[N];科技日报;2002年
3 王旭东;让感恩成为学习的新动力[N];工人日报;2007年
4 记者 柯进;限制校外租房治标难治本[N];长江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苑 徐莹波;大学生盲目考证热的背后[N];桂林日报;2006年
6 李海秀;全国大学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举行[N];光明日报;2007年
7 徐勇;全面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N];新华日报;2006年
8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罗照春;大学生“心病”何来又何去[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谢卫东邋陈晓春;探访全国首家大学生学习支持中心[N];新华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宋建峰;木垒县选聘60名大学生任“村官”[N];昌吉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秀英;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张宗贵;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
4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邹志勇;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华玉妹;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晓丽;小鼠精原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燕;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冠宇;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策略的应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河南大学;2007年
5 贺泽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与认识论信念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孔媛媛;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郑一丹;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过程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魏婷;大学生学习倦怠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周文静;初中生学习倦怠及教学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84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84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