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
本文关键词: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
【摘要】:本文从探讨儒家课程思想入手,通过将儒家的课程思想与后现代主义进行对比,从超越"二元对立"迈向"中庸和谐",从反对"人类中心"迈向"化成天下",从消解"理性主体"迈向"内省体悟"三个方面来逐步勾画出了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并指出我们应该使用后现代主义来促进儒家课程思想在当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美国加州大学的霍伊教授在为《后现代主义辞典》撰写的序言中写道:“从中国人的观点看,后现代主义可能被看作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最近的思潮。而从西方的观点看,中国则常常被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来源。”川事实上,道家、儒家思想等与后现代思想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加拿大的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张践;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王光荣;后现代之“后”──后现代概念的意义探索[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7 许晓平;后现代视野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8 李太平;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9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冯周卓;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3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10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德立;郭店儒简与子思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立生;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4 杜萍;现代化中历史悲乐论论争及其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哲;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谢清果;科学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俊;后现代主义与自然资源管理[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冯玉华;后现代伦理观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雨亭;隐蔽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以4R理论为核心的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嘉毅;程岭;;对现代课程的批判与后现代课程的建构——对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年03期
3 钟华;;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教师个体话语空间的培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赵新成;;后现代主义与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5 邱少旭;;后现代主义学生观的反思与调适[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胡守敏;;后现代主义教学研究范式:吸纳、批评与出路[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周波;;课程变革的后现代主义审视[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年03期
8 王会凯;;教师在重塑大学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作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胡艺文;杜超;陈绍东;崔勇;;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后现代主义视域[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10 李娟;;后现代:教育现代化前进的方向[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旭东;;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归属[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 高天明;;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惠瑾;;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6 毛荣建;;学校心理咨询的新模式:焦点解决短期咨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游海疆;;生命教育:后现代话语与能量场构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8 连茂廷;房元霞;;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课程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陈荟 孙振东;教育首先是本土化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张强;踪迹学[N];美术报;2006年
5 李 茂 编译 凯文·唐纳利 李 茂;澳大利亚:家长掀起回归基础运动[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张鹤熊;学生自治[N];温州日报;2005年
7 孙振东;歧义颇多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山东省潍坊盲校 王培峰;教育哲学:逼近教师灵魂的培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姜冬根;后现代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临汾市教育局 张艳艳;试论现实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N];科学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邱琳;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9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澜涛;试论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军;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4 樊亚峤;儒家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D];西南大学;2008年
5 陈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丽羽;当前德育:走现代思想与后现代思想的融合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白冰;后现代视野下教师观的重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德yN;论教育本质的三种哲学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丁怡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材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幸娟;关于教育管理中隐喻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13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1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