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道德和财政上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美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道德和财政上的思考
【摘要】:教育机会平等是当今美国儿童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其以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保障。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第一条原则是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应该受到学生的非教育相关因素的影响;其第二个原则是不论是否可能,学生受到的教育应该设计为与学生教育相关特征相适应。因此,受教育机会平等应该理解为所获教育利益的平等而非生均费用的平等。
【作者单位】: 美国堪萨斯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主审法官厄尔·沃伦先生在布朗诉教育委员会的判例的决定中所写的关于美国教育最重要的句子也许是:“在这个年代,任何一个孩子假如被受教育机会拒之门外,那么他们想在日后理所当然地获得成功是值得怀疑的。这种由政府负责提供的教育机会,是必须平等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友渔;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若干新问题和新动向(下)[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张书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中的教育[J];东岳论丛;2007年02期
3 劳凯声;;教育机会平等:实践反思与价值追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毛越华;;简论教育与分配平等[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5 许昌良;;美国教育印象与办学思考[J];江苏教育;2010年29期
6 易大东;;美国1965年教育立法和联邦援助教育观念的转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徐勇,栗建华;高蒂尔:协议而致道德的契约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8 张国珍;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新论——“负面作用说”质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9 王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曹刚,李阳生;德法体用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宏超;;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新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如平;;美国“教育管理合作计划”的回顾与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埃明达;;美国教育1880~1940年发展情况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张国连;;教育税制在美国初建时遇到的矛盾与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李韩芬;;从中美教育差异论公共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哲;;规则建设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兼谈“潜规则”与反规则[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于志葵;;道德对低碳经济的未来学意义[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赵国祥;李晓玉;高冬东;;河南省处级党政干部领导品德结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陈勇虎;;浅谈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德育教育[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林育;;浅谈关于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教育体制一览[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2 南洋发展集团总裁 王伟;透视美国教育产业[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张茧;73名美国中小学校长访湘[N];湖南日报;2007年
4 孙红梅 席卫群 葛开珍;美国教育享受税收优惠[N];中国税务报;2001年
5 小何;美国教育质量下滑[N];中国质量报;2001年
6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爱成;一个中国小学生眼中的美国教育[N];人民日报;2003年
7 毕目鱼;直面美国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王爽 整理;我眼中的美国教育[N];工人日报;2002年
9 王周/编译;2004美国教育出版寻求脱困[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陈建文;美国教育模式能服中国“水土”吗[N];中国汽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宁;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权利[D];吉林大学;2005年
4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燕;平衡的寻求:在道德和美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薛长礼;劳动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7 敬少丽;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潘康明;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张茗;从美国“民主”到法国“革命”[D];复旦大学;2005年
10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峰;西方公民理念的源流与变迁[D];苏州大学;2005年
2 王树韧;论受教育权的平等保障[D];苏州大学;2005年
3 郭彩华;平等·互动·创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孟维生;论有条件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D];苏州大学;2006年
5 沙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金炳U,
本文编号:1232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3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