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本文关键词: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网络生活 网络道德 网络文化 网络交往伦理
【摘要】: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目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危机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对青少年的网络管理与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多关注于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对学生进行知识性教育和心理辅导,解决情绪困扰;加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小蔓,其东;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张茂聪;;道德智慧:生命的激扬与飞跃[J];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国琪;;略论高职学院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坚持德育工作若干关系的辩证统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郭颖;;道德智慧教育与人生幸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徐卫民;;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唐国琪;;道德健康发展的基础——论德育生态环境系统的地位及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7期
5 张红霞;周楠;;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看品德形成滞后现象[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6 傅红;;高校德育低效的内因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文艺文;;大学德育路径生活化[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8 杨其东;;学会共处:儿童道德成长的阶梯[J];中国德育;2006年02期
9 潘慧芳;;小学德育新课程的课堂文化解读[J];中国德育;2006年08期
10 周小李;;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女性主义的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中国德育;200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启祥;藏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晓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彦尊;信息社会视阈中的学校信息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本钰;学校教育中的道德价值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海霞;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晓留;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D];苏州大学;2010年
4 郑丽君;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塑造功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晓倩;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道德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颖;转型期中国学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河南大学;2011年
7 郭来彦;普通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价值观形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赵乃麟;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宝石;《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多元文化类型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尹文剑;江西永新县中小学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朱小蔓;;当前中国中学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创新方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4期
3 郭德俊,马庆霞,陈艳玲;生物感情类型学[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4 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广;;虚拟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范巍;;浅谈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12期
3 杨兴;;“e时代”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张慧;张勇;;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5 程巧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09期
6 黄新建;朱立新;宋明先;;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1期
7 周文学;刘占英;王有亮;麻志刚;;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原因探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培峰、张茂聪: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公共治理[J];小学德育;2010年18期
9 陈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08年04期
10 张晓毅;郭艳华;韩立民;;强化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J];计算机教育;2008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朝;;认知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杨琼;;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及其对策[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开武;;青少年网络犯罪防治对策刍议[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R,
本文编号:1242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4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