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反本质主义”教育观点的时代困境及其解困

发布时间:2017-12-02 14:27

  本文关键词:“反本质主义”教育观点的时代困境及其解困


  更多相关文章: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教育观 教育哲学


【摘要】:近年来,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者提出“教育本质”问题本身的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质”的追问方式。作者认为,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局限,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存在上,当代教育哲学的任务就是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缘起反本质主义在中国当代的哲学界是个时髦的话题,而且直接传播到教育学界,并日益成为教育学理论工作者批判教育问题的有力武器。有学者认为,“最为典型的是,上述建基于本质主义之上的教育学信念、认识与行为习惯已经成为或内化为教育学术界的集体无意识,成为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成科;重塑唯物辩证法精神:原创性教育研究的思维向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石中英;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明;;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向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12期

2 费多益;;超文本:文本的解构与重构[J];哲学动态;2006年03期

3 盛宁;“解构”:在不同文类的文本间穿行[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3期

4 童强;结构与思想的结构史[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李永全;;反者道之动(2本)——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谭辉旭;;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钟玲;论批判教育学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基础及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8 周少川;藏书与文化——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与学科建设[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陈建宪;;走向田野 回归文本——中国神话学理论反思之一[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徐文武;;《天问》:对“构成思想”的反思[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焦明甲;从“物性逻辑”到“人性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6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侯艳;互文性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赖慧蓉;王受之现代设计史论研究[D];武汉科技学院;2007年

4 任百成;论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顾祥浩;关于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哲学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徐媛媛;教学中游戏精神下的学生自主性话语权探讨[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国能;关于远程教育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苏百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浩;《他们》的自由观之哲学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朱亚铮;“物”的分析:从本雅明到波德里亚,,一条隐性的批判之路[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建军;教育理论的“失语”与原创性诉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勇;当代哲学中的一股反本质主义潮流——海德格尔的实存主义存在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2 郝庄;;评《形而上学的迷雾》[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3 尚志英;;家族相似与反本质主义[J];探索与争鸣;1992年01期

4 张国清;后哲学文化与当代西方哲学自我形象的重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李银河;关于本质主义[J];读书;1995年08期

6 陈谏;超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论A.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7 刘放桐;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8 张国清;当代西方哲学自我形象的重构[J];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9 夏俊;萨特的自由选择论内涵及实质探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刘克苏;罗蒂的逻辑斯蒂——评《后哲学文化》的逻辑[J];求索;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雨思;;论复杂系统同一性的复杂性——兼论后现代思潮颠覆同一性的双重意义[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薛伟江;;福柯的“微观权力论”与唯物史观之方法论比较——兼论唯物史观的后现代特征[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涛;徐长红;;体育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凡;庞丹;王健;;实用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哲学——实用主义与技术哲学国际会议述评[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5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东风 金元浦 萧钰;悄悄的起步:《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华东师大中文系 方克强;“双重意识”心态之谜[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郭军;好揭秘的罗兰·巴特[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特里·伊格尔顿/文 吕增奎/编译;社会主义:保护尚未诞生的未来[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毛崇杰;文化何为?[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林晖;理查德·罗蒂将访沪学术交流[N];文汇报;2004年

7 胡继华;艺术碎片世界之中的本体重构[N];文艺报;2004年

8 ;《千座高原》诠释“非中心”[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9 [英]格雷厄姆·默多克/著 章戈浩/译 四川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支宇;“后现代死了!”[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凡;霸权接合的哲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3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反本质主义与艺术本质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3 胡华南;通向科学理论真理性的道路——源自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储智勇;批判理性的意义及其限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唐玉斌;本质主义和必然性问题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娜;维特根斯坦反本质主义思想[D];兰州大学;2006年

7 王玉冰;个性闪烁在喧嚣的时代[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敏;试论萨义德的文化观[D];新疆大学;2006年

9 韩克永;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郑睿奕;雕花逸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45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45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0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