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教育论著:重温与梳理——中国——俄罗斯互设友好年之际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苏俄教育论著:重温与梳理——中国——俄罗斯互设友好年之际的思考
【摘要】:20世纪中期,新中国教育理论体系乃至教育制度的建构受苏俄教育理论的影响颇深。我国改革开放后,业已丰富和发展了的苏俄教育理论体系及其不同代表人物的思想又陆续被介绍进来,这对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再一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值此中俄两国互设友好年之际,重新梳理这些理论精华,仍能使我们在温故知新中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526.9
【正文快照】: 寰宇永动,斗转星移;苏联逝去,俄罗斯复出;新中国成立,继而振兴;中苏交往四十余载,中俄互动亦有十几年;“中国的俄罗斯年”;“俄罗斯的中国年”之周密运作,昭示着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历经十年之后又上新台阶。在此背景下,重温苏俄教育论著,梳理其来龙去脉,借鉴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诗万;扈中平;;超越知识与活动的二元对立——杜威教学思想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2 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八)——若干理性思考[J];现代教学;2011年06期
3 徐冰鸥;;哲学分析·实践反思·历史考察——“全国课程与教学哲学学术论坛”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4 李鹏;;浅谈教学理论研究发展的历史性[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5 ;本刊投稿邮箱[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2期
6 陈雪玲;苗新萍;;探寻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7 方丽华;;试析布鲁纳课程改革思想——浅读《教育过程》[J];教书育人;2011年21期
8 余慧娟;;科学·精致·理性——对“尝试教学法”及中国教学改革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1年Z2期
9 金辉;;休闲培训的可行性浅探[J];生活教育;2011年14期
10 叶妮;;我国青少年厌学现象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1年5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溥;;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几点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向阳;;陶行知论教学与现行教学论[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3 高天明;;试析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传德;;夸美纽斯及其《母育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周采;;夸美纽斯论学前儿童智慧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陆志远;;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教育原则的历史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程方平;;研究夸美纽斯 促进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熊红;;外国学校管理史话(八)——夸美纽斯的学校管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杨善发;;试论夸美纽斯的教育研究法——类比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映球;;空想社会主义者安德里亚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程 桓公;教学论研究应直面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夸美纽斯:孤独的拓荒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中国教育研究需要中国气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姚梅林;布鲁纳搅起美国教育改革浪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影响了中国几代教育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阎兵;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新路径[N];光明日报;2008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课题组;2003年:教育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张圣华;为教师读专业素养图书找门道[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凯;教学作为德性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6 谌安荣;阐释与反思:《学记》教学哲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大伟;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和苏联的命运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惠芹;教学演讲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年
9 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彩梅;教学对真善美的追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军生;传统教学论的伦理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德红;论教学论学派[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红;生态化教学的理论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6 孙旭东;丁若镛教育改革思想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7 雷雪;教学的道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宣;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王兴华;课堂教学生态及其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7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4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