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几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几点思考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的课程形态。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许多新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要坚持以学生个性健全和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遵循生本性、综合性、校本性和生活性原则,避免学科化、形式化和平面化倾向。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内涵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谢泽源;对学校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兴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须落到实处[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刘炎,铁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周华丽,顾志良;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崔允o7,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6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7 于秀;完善体育院系《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几点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8 马勇占;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构成因素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袁跃,卢青;关于高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评价的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邵伟德,郑敏;当代体育教学模式内在结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婵娟;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2 孙加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差异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4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5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伟华;健康人生教育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西顺;;“课程创生取向”刍议[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2 李翔;陈显莉;刘衍玲;;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3 曹现峰;;谈本土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培英;;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结构问题的几点思考[A];首都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歌云;有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N];楚雄日报(汉);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小雅;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复杂[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陈圣强 通讯员 方万华 胡其刚;都市青年教师的山区支教之路[N];陕西日报;2010年
4 周有利;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五重五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张圣华;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与出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夏春兰;为了师生的快乐和希望[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陈立芳;母爱在体验中溢彩[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教师专业发展新动向新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韩飞;“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温天银;农村“减负”的一剂良药[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绪豹;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网络课程的探究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文平;生成性课程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赵晶;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问题解决的学习策略的应用设计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钟川;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的教师[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郭彩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肖明全;论杜威的课程理论及其现代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姜丽静;地方课程刍论——对地方课程未来形态的文化学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房小云;利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52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5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