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形形色色的现象与观念无疑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带来影响,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种种新的困惑与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呈现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透视其误区成因;旨在帮助和鼓励青少年学生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探索维护和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规律与途径,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高教研究所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21世纪,人类面临的将是一个既互相竞争又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复杂多变的世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专家预言,21世纪心理健康问题将是人类的一大祸患。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碍发病率为20%左右,也就是说有2.6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佑彬;;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金丽蝶;冯海英;;凯利个人构念理论视野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维护[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左小彩;;青少年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和调适[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杨震;试析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J];教学与管理;2001年05期
5 刘万里;潍坊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1期
6 邓公明;;地震后,如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适[J];教书育人;2008年19期
7 张兴翠;;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从容走出青春期[J];甘肃教育;2008年21期
8 马睿;张敏;;青少年学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年02期
9 曾乃卓;;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心理分析与讨论[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素珍;;试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连一平;;浅谈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性[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郝志红;;关于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凌晓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李文健;;少年期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及矫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王兴华;;为单亲家庭的青少年营造快乐人生——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付辰;;关于留守孩子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燕;杨鸿泰;;研究生突发心理问题预警及应急处置方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大均;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社会学所 沈杰;心理问题与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王金菊 记者 吴天飞;哈市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升高[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丁勤;心病怎样划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李日新;“房奴”:努力工作最减压[N];大众卫生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周丽;男孩进入叛逆期[N];河北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李则宣;找工作受挫 海归成“宅女”[N];大众卫生报;2008年
7 靳晓方;父母要给孩子减压[N];中国老年报;2006年
8 李明宇;我们是心理问题回收站[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本报通讯员 马辉邋本报记者 林培;“多大事呵”,有助心态良好[N];新华日报;2008年
10 李学梅;三成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叶斌;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婕;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9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婧;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梅;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与同伴嘲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魏欢;青少年疏离感发展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勇鹏;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邹琼;青少年学生民族自尊的心理维度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梁瑞涛;青少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钱建明;中学学业优秀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国胜;家庭对青少年学生自杀意愿和非致命性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义青;青少年同伴关系、自我和谐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史广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闻钧;公安院校学员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69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6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