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论析
本文关键词: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论析
【摘要】:近几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提高认识,加大融合教育的研究力度,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武汉市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5031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基本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重新配置,社会流动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工潮”,且“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愈益明显[1]4~6。例如:作为九省通衢的大市,2005年武汉市外来流动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周佳;遏制贫困: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0期
3 王玉丽;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杨素苹;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关信平;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背景下社会政策的主要议题及模式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王后雄;从社会学视角看弱势群体“差生群”生成原因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4 梁晓燕,章竞思;流动人口子女人格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0期
5 黄鹏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的再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李平明;农民外出务工对义务教育的影响[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何晓红;;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障碍对策分析[J];求索;2006年02期
8 庞文;关爱农村"留守孩"[J];社会;2004年12期
9 刘爱莲;徐济益;徐冠峰;;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与教育和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谢丹;卿丽蓉;;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初中阶段自尊发展的初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瑜;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邬定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鲁小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责任主体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成志;东莞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安中业;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D];贵州大学;2006年
6 陆中静;农村“留守子女”人格发展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凌云;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地方政府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任佳慧;农民工子女流入经济发达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状况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9 翟立群;外地来兰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莉;流动儿童社区教育:参与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晓萍;在京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 袁连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不公平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1年04期
3 李晓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4 孙红玲;浅论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5 朱晓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J];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6 李伟梁;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龚红莲;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深圳“姚圩街”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有感[J];兰州学刊;2005年02期
8 佘凌,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张春荣,宋士云;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张斌贤;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徒伟智;;阳光雨露亟待均等化[J];上海人大月刊;2011年07期
2 李学海;;现阶段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解决途径探讨[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3 罗团结;;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2期
4 张丽;;公共政策视野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经济论坛;2011年06期
5 曾小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J];统计与管理;2011年04期
6 刘洁;;“两为主”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责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7 阳锡叶;曹灿辉;;教育配套:应与城市化进程同步[J];湖南教育(下);2011年04期
8 袁连生;;公共教育财政的阳光何时普照农民工子女[J];传承;2011年16期
9 ;“智童杯”全国中小学“生活作文”大赛启事[J];生活教育;2011年11期
10 ;农民工子女公共教育经费应“流转”起来[J];中国人大;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艺霖;;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问题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刘桂桂;聂独席;;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以贵阳市为例[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玲;张会亮;王丽慧;殷蕊;高宏斌;李秀菊;胡馨元;李红林;付文婷;;我国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水平总体一般 亟需加大培养力度[A];2010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汇编[C];2010年
4 邬志辉;;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唐磊;;浅谈中日教科书制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7 安晓敏;;我国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的实证分析[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孙冬梅;胡慧妮;;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与价值追求[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健峰;张望;;视频监控网:平安校园的保护神[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侯红武;教育要和谐 再做几件事[N];山西日报;2009年
2 市教育局供稿;努力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3 河北省成安县 周志鹏;农村“陪读”现象亟待关注[N];农民日报;2010年
4 吴铎思;厦门:让农民工子女都能上公办校[N];工人日报;2007年
5 记者 刘雅玲;九成以上的人渴望得到帮助[N];珠海特区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钱丽;4.5万外来娃圆了读书梦[N];贵阳日报;2007年
7 刘丹贵;商南为农民工子女入学“开绿灯”[N];商洛日报;2007年
8 刘浪邋实习生 刘琴;22.5万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N];重庆日报;2008年
9 龚德明 赣县政协委员;让随父母返乡的农民工子女愉快就读[N];光华时报;2009年
10 记者 杨冰 李开宇;长春开启绿色通道[N];吉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赖俊明;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谢春风;我国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伍红林;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金良;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春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洁芳;中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亚红;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学业效能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国忠;盘锦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梅花;民办学校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学友;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中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翼虹;美国当代中小学户外教育实践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冰杰;多媒体在中小学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温勇;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芳;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80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8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