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特点及其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特点及其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美国是一个有着较长公民教育历史的国家,公民教育在美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其公民教育在思想理论基础、价值目标、内容体系、实施途径等方面具有独到、有效的特点,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单位】: 桂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分类号】:G571.2;G41
【正文快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如何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指明了方向。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和研究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这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曼丽;今日美国大学的道德和公民教育——关于大学道德和公民教育的若干争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吴华钿;苏霍姆林斯基论公民道德[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3 赵晖;当代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考察[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于伟,刘冰;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蒯世安;;论比较分析法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徐海林;彭泽民;;浅析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目标确立在学生公民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3 石展望;;体育教学对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实验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凡;当代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探略[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5 吴冠男;;社区建设中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6 杨柳新;;大学的价值观教育与文化认同[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4期
7 高山;;以辩证的视角探析创新德育方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邹长青;王箭;;东西方德育内容比较之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陈南坤;陶晗;;当代中西方道德教育复兴的社会动因比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罗石;;对“大德育”概念质疑的质疑[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峰;;法国学校公民教育浅析[A];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生活化初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霞;;中职德育创新的四个开放[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曹影;德育职能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雅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春艳;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贾连莹;中等职业学校世界公民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才;当代青少年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恒学;高校德育人性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艳蓓;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郭水兰;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化矛盾运动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葛新斌;公民教育: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深切呼唤[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4 孙璐;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何中华教授访谈录[J];探索与争鸣;2001年02期
5 蓝维;公民教育的现代崛起与现时代特征[J];江西教育科研;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鸿燕;杜红琴;;美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鸿燕;;简析回归后香港公民教育的特点[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8期
3 王娟;;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4 郜影;;浅析美国实施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9期
5 袁长青;;美国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方法[J];高校教育管理;2010年01期
6 罗瑞长;;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陈正桂;;美国公民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8 迟凤云;张鸿燕;;当代俄罗斯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9 苏丰;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评价及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02年04期
10 俞爱玲;;美国学校休闲体育计划及其启示[J];琼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香灼玑;;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开幕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彭敬慈;;推动公民教育,从何人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晖;赵慧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洪泉湖;;台湾公民教育的实践:以高级中学的教学为例[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5 赵达仕;;纵论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何志平;;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重点讲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东哠;;关于公民教育基本内涵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洪泉湖;;台湾公民教育的省思与展望[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志俭;;从信息到形式:通过传媒教育令公民教育教学变得更出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琳;公民教育在美国[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尧;反邪教应作为公民教育内容[N];人民日报;2001年
3 乔杉;扫盲与公民教育是两回事[N];工人日报;2009年
4 王建一;公民教育 HR有责[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5 王殿卿;担起未成年人公民教育的重担[N];光明日报;2005年
6 卧松;公民教育欲为学生扩权[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苏颂兴;公民教育:“我要爱国”[N];文汇报;2001年
8 邢永富;危机面前的公民教育思考[N];人民日报;2003年
9 全国政协委员 何悦;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公民教育推进成效显著[N];人民政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守波;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姬振旗;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长伟;好人与好公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建;公民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2 张向东;论我国的公民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英华;公民教育融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越;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公民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岳书杰;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瑞良;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孔静;重塑公民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s,
本文编号:1282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8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