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工具主义教育与人的失落

发布时间:2017-12-14 21:39

  本文关键词:论工具主义教育与人的失落


  更多相关文章: 工具主义 教育 异化 人的失落


【摘要】:现代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其工具化,工具主义教育具体表现为教育目的的工具化和教育过程的机械化两个方面。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工具化则是教育自身的异化,教育异化的直接后果便是人的失落。因此,为了使教育真正担负起“成人”的神圣使命,我们需要对工具主义教育进行彻底的批判与改造。
【作者单位】: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现代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失落,重新找回失落的主体是教育领域中的最强音。人的失落集中表现为人的物化与工具化,用弗莱雷的话说就是人的“非人性化”,“非人性化是对人成为更完美的人的使命的扭曲”,它“不单单体现在那些丧失了人性的人身上,也体现在那些使人丧失人性(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南n\;论哲学思维的三种范式[J];江海学刊;1999年05期

2 高清海;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学术月刊;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葆奎,郑金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与教育观念更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引发的教育观念变革寻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孟三爱;;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效性的伦理学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4 闫艳;;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5 胡海波;追寻人类本性的“类哲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6 邹诗鹏;表达这一个时代的高清海哲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7 郑召利;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9年10期

8 张立波;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嬗变与重构[J];教学与研究;2003年08期

9 李雁冰;论当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3期

10 张应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5 王维国;论知识的公共性维度[D];南开大学;2002年

6 陈赞周;实践活动论纲[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7 李飞;电视的文化生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王佳慧;当代中国农民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7年

9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倪素香;善恶论[D];武汉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伟;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曹鹏飞;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语境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郑春梅;主体性体育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华;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程科;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孟香云;师幼交往的主体间性特点及实现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红梅;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D];宁夏大学;2004年

8 朱亦一;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范畴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叶琛;“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蹇丹;在这样一个共在的世界[D];四川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刚;;悠悠赤子情——罗崇敏厅长江川调研侧记[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1年05期

2 王卫华;;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价值缺憾——基于传统教学理论的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方平;;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成元学;刘静;张瑜;;网络远程教育与面授辅导相结合——适应电大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华为公司;从“课堂”走向网络[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张力;建立宏观教育的“坐标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陈小冬;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N];协商新报;2007年

4 东平;中国需要新的教育理想[N];天津教育报;2008年

5 仇景路(作者单位:庄浪县第三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教案模式[N];甘肃日报;2006年

6 范佳音;传统体育课程与人才培养的差距[N];光明日报;2003年

7 广东省博罗县教师进修学校 叶志雄;要善于把理念变成教师个人化的观念[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黎明;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中人之问题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秋歌;论教育与人的卓越[D];河南大学;2007年

2 马秀春;哲学诠释学视域下教育观的重新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振存;论生命教育的“类生命”走向[D];河南大学;2005年

4 刘素青;从教学的叙事研究探讨海德格尔本体论教育思想[D];浙江大学;2006年

5 韩丽妲;人本化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宝敏;基于多种通讯机制下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永聚;杜威实用主义评价观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9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89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8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