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反思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1-06 14:10

  本文关键词: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反思与展望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管理学 研究范式 创新


【摘要】: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存在着重注解论证、轻反思批判,重移植引介、轻本土研究,长经验描述、弱范式意识,重哲学思辩、轻实证理解等问题。在研究中,应理清真理性与合理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国际化与本土化、理论与实践、多元共存与统整融合等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科积累,实现学术变革,进行范式转换,推进理论创新,从而满足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
[Abstrac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such as emphasizing annotation and argumentation, neglecting introspection and criticism, emphasizing transplantation introduction, neglecting local research, long experience description, weak paradigm consciousnes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nd neglecting empirical understanding and so on. We should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th and rationality, science and ideology,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pluralistic coexistence and integration, so as to strengthen discipline accumulation and realize academic reform. Carry on the paradigm shift, promote the theory innovation, thus meet the need of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practice.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我国教育管理学几度兴废沉浮,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其间有过艰难的探索、较长时期的中断与停滞,也有过引人注目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随着教育管理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研究逐渐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进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新平;关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中的五个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1期

2 汤林春;我国十七年来普通教育管理研究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04期

3 徐警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与范式转换[J];学术论坛;2005年12期

4 朱志勇;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夏青;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守文;经济法学方法论问题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徐继存;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个体主义及其批判[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3 李醒民;;知识、常识和科学知识[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4 阎光才;;学术共同体内外的权力博弈与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5 齐敏;;教育研究思想生产的多维因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刘青秀;;论科学研究在大学品牌经营战略中的作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蒋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培育研究——以广西为例[J];创新;2009年10期

8 王玉丰;;回顾·困惑·前瞻——对教育管理研究的几点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任俊;周素香;;心理学“法”的传统与“后法”时代[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6期

10 管先海;;对档案学理论研究价值取向的理性思考[J];档案管理;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王奎正;;陈独秀的唯科学主义思想[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5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叶一舵;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越;社会建构论视阈下组织冲突的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6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7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罗建河;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丽娟;科技法历史形态演化的哲学反思[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也;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科研论文研究现状与问题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晓瑞;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义方法论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3 詹玉娟;英国教育管理研究的文献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瑞;呼和浩特市中学行政人员素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帅;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6 单麒蓉;斯诺的两种文化观[D];湘潭大学;2011年

7 张鑫;科学知识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慧敏;关于女性主义科学客观性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卉;新中国教育管理理论创新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马雪梅;西方历代科学观演变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瑞德·特捷达夫,罗丹,高晓杰;全球化与大学质量改进——全球化对大学服务质量和组织的影响[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3期

2 W·布雷岑卡,李其龙;教育学知识的哲学——分析、批判、建议[特约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4期

3 张新平;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4 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5 扈中平;教育研究必须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沃野;当代美国教育研究方法论论战述评[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7 刘居富;中国教育管理学的百年历程与未来趋势[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8 张新平;教育行政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04期

9 汤林春;我国十七年来普通教育管理研究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04期

10 邓猛;潘剑芳;;论教育研究中的混合方法设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利霞;;浅析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现状与转换[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周湘林;;近十年我国教育管理学实地研究评析——兼论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转型[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3 刘闽;吕永红;;我国民族理论研究范式的竞存与创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蒋晓东;龙佳解;;中国马克思学: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的回归与创新[J];学术论坛;2009年08期

5 张志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兼论中国经济学的构建[J];求是学刊;2011年03期

6 刘永富;;关于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导向”的几点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李光耀;论创新[J];齐鲁学刊;1999年06期

8 刘力钢;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21世纪企业发展的主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郭金彬;当代科技的本质特征及其理性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邵履铭;以组织学生写小论文为载体探索个性化的化学教学[J];化学教学;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欣;;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3 丁宏伟;;现代水族馆展示发展的几个新理念[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马建平;;科技报道的创新要以“赢利”为目的[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蒋丹;;我国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郑贵军;;营销学课程教学创新探讨[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梁爱文;;创新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朱明仕;;我国转型期社会心态与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初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殷红博;李红;李家煦;;我国民办幼儿园师资培训创新研究及博凯幼儿园的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10 唐斌;;政府问责的理论创新:基于概念、方式及过程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瞿明智;“一材多练”巧创新[N];重庆日报;2001年

2 阿元;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制度[N];辽宁日报;2002年

3 岳东峰;创新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力[N];陕西日报;2001年

4 张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制度“落后”有助于创新[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中江利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熊伟光;创新才有机会[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6 宋言行;创新 创新 再创新[N];中华建筑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于贵华;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N];工人日报;2002年

8 焦云霞;“三个代表”是不断创新的思想[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9 记者 桂小纯;抓好五项创新 促进结构调整[N];山西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栾辅学 通讯员 韩廷斌;赛信公司依靠“三创新”求发展[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跨学科视角的教育管理学探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世兵;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创新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郭瑞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力;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谢瑞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姚毓春;创业型经济与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饶钢;我国教育电视台发展模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廉高波;中国农村经济组织:模式、变迁与创新[D];西北大学;2005年

9 许宁;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潘国臣;保险企业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与创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李祥;近年来羊城晚报版面风格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周长群;我国家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4 吴方辉;论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王久永;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金大龙;我国军代表制度创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甘璐;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法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宋红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萌;新时期典型报道的改进与创新[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8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88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