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学校文化精神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学校文化精神的建构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文化生态 学校文化精神 生命 创造 审美
【摘要】:学校文化精神是学校文化生态系统结构的核心构成要素。在学校变革过程中,随着学校文化生态范型的转换,必将凝结新的学校文化精神。而新学校文化精神建构的可能方向是生命—创造—审美有机整合。
[Abstract]:The spirit of school culture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school culture eco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 reform,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culture ecological norms. The new spirit of school culture is bound to be condensed, and the possible direc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spirit of new school culture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life, creativeness and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学校文化精神在学校文化生态系统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弥漫于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流布于学校文化生态的各个要素之中,并从根本上规定了师生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因此,深入探讨学校文化生态范型转换过程中学校文化精神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育的生命意蕴(一)教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琛;;禁止知识产权滥用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2期
2 朱晓宏;;论哲学之思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 陈新文;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观照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J];职教通讯;2004年10期
4 王雅灵;;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元骧;;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J];浙江学刊;2006年01期
6 曹石珠,张传燧;地方课程开发实施值得关注的几种倾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3期
7 杨金土;;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7期
8 郑毓信,吴晓红;数学探究学习之省思[J];中学数学月刊;2005年02期
9 谭德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公正理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杨悦;“经济”的知识论与目的论——经济学与经济哲学的区别[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松波;桂祥盛;;铜镜文化内涵[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2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韩德民;;个性意识、想象力与同情心——有关美育属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吴宁;;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善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认识[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10 刘强;;超越实践美学在生命美学基础上开拓发展[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吕海琛;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吉林大学;2007年
5 郭哲;政府干预经济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沈金生;中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论[D];四川大学;2007年
7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9 任真;论中国当代的《毛诗·大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院生;论汉画像墓主人正面像的起源及功能[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孙智丹;普通高校中国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探[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3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李广良;论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马欣研;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张静;古典诗歌艺术研究四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晶晶;韵者,美之极[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恬;以电视剧为例管窥艺术对现实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绍华;诗人之诗:性灵主题与袁枚诗歌的审美特征[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琼瑛;宪法程序的三维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清臣;沈芸;;论学校文化生态系统[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0期
,本文编号:1405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0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