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深圳市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践反思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深圳市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践反思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教育现代化 信息化工作 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部 深圳市宝安区 高度重视 区域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正深圳市宝安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始于1999年初,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2002年以后,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确立了"普及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信息化效益和效能"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两个转移",即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从大规模的硬件建设转移到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工作重心从侧重环境和管理转移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了区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7月,宝安区被评为广东省惟一一个"镇镇为强镇"的教育现代化强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宝安区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实践探索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Abstract]:Shenzhen Baoan District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work began in early 1999, the party committees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vigorously suppor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fter.2002 year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has establishe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ategic goal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gradually achieve the "two transfer" that is,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work focus from hardwar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transfer to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focus of the work shift from focusing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management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2003 year in July, Baoan District was named Guangdong province only a strong town "the town of"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strong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 Baoan District encounte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we explore in practice and in-depth On the basis of thinking, an effective solution is put forward in a timely manner.
【作者单位】: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始于1999年初,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2002年以后,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确立了“普及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信息化效益和效能”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两个转移,”即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从大规模的硬件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可红;;日本社会的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J];外国教育研究;1986年03期
2 青枫;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学术性缺一不可[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3 吕可红;;日本中小学教育课程的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1988年03期
4 黄梦吟;教学信息化的实践——交际教学法在面授辅导课中的运用[J];中国远程教育;1989年04期
5 张维_7;;国外教育情报的组织与开发[J];外国教育研究;1991年04期
6 秦娟英,毕常青;建立我国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的初步构想[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5年03期
7 王义高;当代四大宏观教育思潮之考察(下)[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8 梁保国,乐禄祉;信息教育应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支柱———信息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的探索[J];江苏高教;1996年05期
9 李天铎;教育信息学[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10期
10 李天铎;高等院校信息化的主要方向和任务[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仲哲明;;现代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2 陈智高;刘红丽;王延清;牟援朝;;MIS课程分析与双机制辅助教学系统研究[A];第七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王洪利;;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的实践与体会[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 冯斌;;网络与高教 机遇和挑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车海云;;21世纪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模式变革[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6 冯炳尧;;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7 黄利锋;;“大成智类学”与教育信息化[A];首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8 ;公司简介[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徐福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黎加厚;;教育技术如何迎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了我们民族的嘱托[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科利华进军教育 推出校园网方案[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科利华集团总裁 宋朝弟;从集中走向分散[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洪水龙;搭好舞台唱好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王景/文;把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开好校园网暨教育软件发展大会 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飞鸿;第三代校园网呼之欲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特约撰稿人 郑永柏 博士;变“革新”为“革心”[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特约撰稿人 郑永柏 博士;校园网建设是局部改良,还是系统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记者 朱振岳;像抓“两基”那样抓教育信息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4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娄晶;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佘莉;基于语义的几何学科知识平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8 钟金宏;教案的有效组织工具[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9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杨;美国网络教育研究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0年
2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吕鉴涛;基于网络的现代基础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和技术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立;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杨素晖;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崔贵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模式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方安;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萍;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沈书生;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向于峰;美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07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0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