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移动学习领域概念图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00:02

  本文关键词:移动学习领域概念图的构建研究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移动学习 术语提取 概念图 学习领域 数字化学习 远程教育 学习研究 题录信息 无线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和普适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热点。随着国内关于移动学习研究的深入,关于移动学习的知识也逐渐丰富起来,我们有必要将这些知识从学术论文中提取出来,以便于研究者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也有助于初学者更好地了解移动学习领域。当前,一种流行的知识表示方法是概念图,该方法可以直观地呈现某一领域中所有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试图通过移动学习相关的文献文本来自动构建移动学习领域的概念图,具体方法是在文献文本的基础上提取术语,并通过计算术语之间的信息值来建立术语与术语之间的关联,最后借住概念图绘制软件来绘制概念图。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快地建立起一个领域的概念图,对于研究人员和学习者都有较大帮助。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pervasive computing technology, mobile learning has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Along with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mobile learning in China, the knowledge of mobile learning is gradually enriched.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extract these knowledge from academic papers so as to facilitate researchers to carry out research work more pertinently, and also to help beginn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field of mobile learning. One popular method of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is concept diagrams. This method can intuitively present all the concep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in a certain field.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nstruct the concept map of mobile learning domain automatical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bout mobile learning. The specific method is to extract the terms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text and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rms and the terms by calculating the information values between the terms. Finally the concept map drawing software is used to draw the concept map. This method can quickly build a concept map of a domain, which is of great help to both researchers and learner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简称m-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与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PDA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学习。[1]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国庆,杨南应,贾振洋,范典,黄荣怀;概念图的布局算法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3期

3 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德群;;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2期

2 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陈阳键;;专题学习网站中思维导图式导学系统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年20期

4 雷钢;;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杨晓波;借助移动学习技术 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J];福建电脑;2005年12期

6 王珏;赵呈领;张朝华;;移动学习及其实现的几个问题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希建华;赵国庆;约瑟夫·D·诺瓦克;;“概念图”解读:背景、理论、实践及发展——访教育心理学国际著名专家约瑟夫·D·诺瓦克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白俊;刘家勋;;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05期

9 史斐翡;郭根生;;移动学习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10期

10 何向阳;彭凤;;移动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车伟坚;徐晓东;;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及其应用中的异同辨析[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何雪利;楼广赤;;一种新的学习趋势——移动学习[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胡朝红;刘桂兰;;移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斯琴图亚;;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教学整合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席运江;组织知识的网络表示模型及分析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建国;复杂网络模型构建及其在知识系统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成;基于IP网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暨南大学;2005年

2 李远航;概念图在高中物理陈述性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李春华;自主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武林;概念图及WordNet辅助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润华;移动学习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艳霞;使用思维导图支持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耀华;移动学习模型分析及移动英语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8 龚鸣;基于WEB的短信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英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静雯;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黄荣怀;关于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瑞全,韩月玲;跨世纪的课题: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发展——记新千年中外专家学术报告会[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0年02期

2 裘伟廷;移动远程教育初探[J];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Desmond Keegan;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汪榕!北京盛福大厦1360室北京市100026;Trados 5把项目管理带入多语交互时代——塔多思新一代多语翻译软件即将在国内上市[J];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02期

5 裘伟廷;移动远程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01年03期

6 林国雄;现代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J];高教探索;2002年01期

7 郑明秀;移动学习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毛向辉;学术产业化的P3之路[J];软件工程师;2002年10期

9 郑明秀,周竹荣;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资源管理模型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桂清扬;移动学习的奠基之作——基更博士新著《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强军;李芸;张普;;信息技术领域术语提取的初步研究[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秦龙;穗志方;丁万松;;术语自动提取中的领域度计算方法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何雪利;楼广赤;;一种新的学习趋势——移动学习[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叶润楠;何仁生;;手机报在教育中的拓展[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熊芳;姚凌江;叶展;王艳;;手机式M-Learning的现状研究与展望[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胡朝红;刘桂兰;;移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熊晓波;付晓玲;;移动学习平台解决方案[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侯槟婕 记者 杨斌 宁新;黑龙江山东宁夏移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N];人民邮电;2001年

2 记者 卢洁葵;江西移动向学习型组织迈进[N];人民邮电;2003年

3 清华紫光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 黄俊杰;产品营销新思维[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NGN:远程教育跃变的新契机[N];计算机世界;2005年

5 王席传;国企要向江西移动学习[N];人民邮电;2005年

6 佚名;超级MP4学习机轰然问世DEC中恒上演“超级中国”[N];中国经营报;2005年

7 李远;打造全新多维互动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胡小勇(曲岸);21世纪教育e化愿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9 朱羽;互联网应用有望颠覆传统[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 印兴阳;贵阳西南地区率先实现村村通[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强军;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信息技术领域新术语自动提取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孟昭鹏;适合协同学习环境的网络服务质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明秀;基于CDMA的移动学习系统的资源管理与传播模型[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冬明;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中对齐方法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3 欧阳城添;基于移动教育支持平台英语单词智能型泛在学习系统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初建军;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李相芝;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晶志;移动学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孟祥光;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课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彦;移动式学习平台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蔡宏洲;基于J2ME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与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谢辉;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7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07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0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