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出处:《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相关量表和问卷对552名福州高中生进行测查研究。结果表明近一年高中学生经历的生活事件中,发生频度较高且应激强度较大的有:考试失败、学习负担重等来自学习方面的事件和被人误解、与好友纠纷等来自人际交往方面的事件;积极应对方式是高中生对生活事件采取的主要应对方式,消极方式与事件的总应激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Abstract]:The scale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552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Fuzhou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arly a year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fe events,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nd high stress intensity larger: failed in the exam, the burden of learning from learning events and misunderstood, and friends from interpersonal disputes the event; positive coping style is the main way to deal with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take on life event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total stress intensity and negative event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至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深刻的痛苦。”而我国卫生部资料显示:心理障碍在我国疾病发病率的总排名已列居首位,发病率已从50年代的2.7‰上升到90年代的13.47‰。正处于生长发育、知识积累和技能发展关键时期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董晓倩;高二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2 张志群,郭兰婷;成都市区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及相关因素[J];中国校医;2004年02期
3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4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年02期
5 梁宝勇,郭倩玉,郭良才,杜桂芝,刘畅;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与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6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4期
7 梁宝勇 ,黄盈 ,马丽莉;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5期
8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马登岱,赵贵芳,杨杰,孙良民;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军生;王登峰;滕兰芳;;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梁宝勇,郭倩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Ⅲ应付方式与人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3 陈树林,郑全全,潘健男,郑胜圣;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4 邱莲;高校保健生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2期
5 张伯华,于雷,宋永光,孙英新,齐冬梅;中医专业1996级贫困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03期
6 张大均,刘衍玲,冯正直;高中生心理素质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7 徐美贞;弱智儿童父母心理压力与应付方式、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8 王民洁!210009,陶秋云!210009,黄聿康!210009;青少年学习成绩与心理卫生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05期
9 陈植乔,王松花,袁立新;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兼与城市初中学生比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刘根义,刘义;202名农村初三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常发伟;马亚平;林源;;中学生焦虑、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辛;;广西卫干院2003级高护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4 史爱忠;王春花;;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5 宋京晶;;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及心理教育效果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滕燕;周敏;姜乾金;;一线电力职工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莲娥;唐建良;李婷;;不同性质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玲;吴爱勤;;经前期综合症妇女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姜乾金;;心理应激多因素系统(综述)——20年来对心理应激理论及其应用的探索[A];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田宝;高中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模式和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王悦;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怡;大学生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及其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杜松涛;大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曾宇明;职业紧张对东莞市外来工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何利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万灵;中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熊娟梅;师范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翟艾平;即将出狱男性服刑人员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德荣;体育教学实施对中学生心理异常干预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丹;四川省南溪县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及短期干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胡君儿;澳门中学毕业生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东,黄伟清,叶斌;应对的多测评维度的鉴别分析[J];心理科学;1998年01期
2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3 潘建男!310013,郑胜圣!310013,郑全全,陈树林;城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4 陶芳标,曾广玉,张洪波,徐勇,许韶君,汪宏珊;中专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校医;1998年01期
5 张虹,陈树林,郑全全;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6期
6 楼玮群,齐铱;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2期
7 丁新华 ,王极盛;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1期
8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马登岱,赵贵芳,杨杰,孙良民;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1期
9 张雨新,方新;大学生应付策略的适应性和身心症状[J];心理学报;1990年02期
10 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满;我国甲B职业足球教练员的应激源及消除方式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冯丽云,吴作勇,李克均,王志铭,王宇中,李炽民,王爱英;对青年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3 陈朝阳,陈树林;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6期
4 陈树林 ,郑全全;中学生应激源、应付方式和情绪相关性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5期
5 方俐洛,凌文辁;寻呼员的心理应激量表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赵国秋;杭州市1245名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6期
7 邢建辉,谷朋超,杨学文;体育院系大学生应激应付策略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张公社;应激释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9 师晓宁,刘晓红 ,李川云 ,徐燕;大学生应激源评定现状及思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10 姜波,窦胜功;研究生教学中应激源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杰;;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A];第四届全国糖尿病(消渴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刘晓玲;杜长虹;;体外直视术后患者监护的感受研究[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徐志伟;严灿;吴丽丽;;对应用心理应激理论和方法开展中医药实验研究的若干思考[A];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梁宝勇;;应对研究的几个方法学问题[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毕占魁;刘秀华;付铁英;;不同年代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应激源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马慧;王志红;严进;殷学平;李兆申;;现代应激理论中的“非稳态负荷”概念[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马慧;王志红;严进;李萍;王宗文;;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的应对[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双兰;;术前心理行为干预对子宫切除病人焦虑的影响[A];河南省护理学会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5年
9 谢玉兰;;护士在应激状态下的自我调控[A];河南省外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10 李欢欢;林文娟;李俊发;;急慢性应激源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其脑内神经颗粒素变化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晶珠;多数中学生存在亚健康症状[N];健康报;2000年
2 胡佩诚;面对生活中的应激[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余顺祥 罗绪刚;饲料品质应从何处提升[N];中国畜牧报;2002年
4 王希宝;少女上网 自投情网[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王希宝;关注网恋型精神障碍[N];健康报;2002年
6 章振宇;构筑心理防御机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张田勘;构筑静谧的精神港湾[N];文汇报;2002年
8 广西师大教育学院 吴素梅 广西师大体育学院 赵锋;裁判员临场心理压力与调适[N];中国体育报;2002年
9 遵化市铁厂镇圣水院村 高兴保;这猪是应激[N];河北科技报;2003年
10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罗跃嘉;应激对人体的影响[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志刚;次声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关机制及药物防护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Ismail Hussein Hashim;应激源感知和应对技巧的文化、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日本学生和西方学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虎;天敌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害作用及海马类固醇激素受体系统对精神应激反应的调节效应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4 曾红兵;肝气郁结型心理应激人群药物及心理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小苹;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亢莉;大学生抑郁与应激源、认知评价、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旭;急性戒断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和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林旭宏;一线消防员心理应激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刘奔;不同应激源对机体免疫反应影响的差异性及相关机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6 钟霞;应激多因素作用系统理论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孟令芳;护士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倦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穆振斌;枪击噪音对大鼠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李莲;不同因子对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HSP70表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沈杰;教师问题行为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1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1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