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传播论在网络教学中的新解
本文关键词:两级传播论在网络教学中的新解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两级传播论的观点认为,意见通常从广播和印刷媒介流向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流向人群中不太活跃的部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被理解成意见领袖,把知识信息直接传递给学习者。但在网络教学中,知识传播通过网络来传递,教师与学习者不再直接面对,因而两级传播论在这一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wo-leve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opinion usually flows from broadcast and print media to opinion leaders, and then from opinion leaders to less active parts of the population. Teachers are easily understood as opinion leader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The knowledge information is transmitted directly to the learners, but in the network teaching, the knowledge transmission is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network, the teacher and the learner no longer face directly, so the two-level communication theory is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in this proces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传播从其主要功能分为传播信息、协调行为、教育、娱乐等,所以教育是一种传播行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传播过程,是将书本教学内容传播给学习者的过程。传统教学如师徒式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直接面对面进行口耳式传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网络教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静;;浅议高校网络传播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功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吴雨蓉;;网络新闻发展的风向标——网络新闻专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鲁继通;;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SWOT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14期
4 李瑞芳;涂龙平;;隐性采访的正负功能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5 刘建华;陆俊;;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闫东艳;;网络编辑把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编辑之友;2009年11期
7 肖灵;;网络体育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编辑之友;2010年02期
8 温济聪;;网络炒作出来的“非理性”及其引导策略——以“犀利哥的传说”为例[J];今传媒;2010年08期
9 卢壮壮;;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式分析[J];今传媒;2011年04期
10 王郁涵;;甲型H1N1流感网络报道中的受众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蒋俏蕾;;数字音乐搜索服务的市场态势与竞争分析——以百度MP3搜索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贺斌;卢琦;;建立网络电视台,抢占网络视频制高点——对网络电视台技术方案的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贺斌;卢琦;;建立网络电视台 抢占网络视频制高点——对网络电视台技术方案的探讨[A];数字电视产业与三网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勇萍;李yN;;行政执法模式的创新与思考——以网络行政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蓓;;网络传播与博物馆观众视角[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李益;;网络艺术审美特性探微[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4 邱戈;大众传播的文化断裂论当代中国媒介的身份危机[D];浙江大学;2006年
5 冯务中;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6 余宁;网络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8 潘虹;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学校品牌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汤莉萍;视听媒体新变革[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谭玲;网络:电视批评立体生态构建者[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立宾;“圈外”的“另类”:《纽约时报》涉华军事报道中的我军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潘娴;网络暴力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周知;网络暴民成因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谷立平;论互联网“人肉搜索”的社会责任缺失[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慧;微博客现象的传播学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爱华;媒体融合时代的期刊运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宇;网络干预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邓焱;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事件发生机制及其控制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孙迎怡;试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角色“把关”[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10 赵自然;网络政治传播模式的建构及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蔚峰;张义兵;;网络教学中“意见领袖”的生成与角色扮演[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0期
2 安月国;车志刚;;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14期
3 李尚;王中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莫颖怡;;博客与网络身份建构[J];国际新闻界;2006年05期
5 王希更;;关于网络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2期
6 隆文超;;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1期
7 闫肖锋;;版主·拍砖·顶——意见领袖在网络民主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08年06期
8 夏瑞丽;;浅谈网络教学对现代教育的推动作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9 郭琳;;浅析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调整[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7期
10 夏瑞丽;;浅谈网络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推动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兰;;微博客对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与模式的冲击[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2 孟楠;;略论龟兹文化的兼容性及其启示[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3 刘昊;谢梅;;网络传播环境中的舆论传播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杨艳珊;;伊莱休·卡茨传播思想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5 王晋;;面对人肉搜索——倡导合理适度 拒绝暴力侵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何霁;;从校园网络监控看文化安全与和谐校园建设——以北京大学保卫部校园安全保卫问题网络监控工作开展为例[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7 高红波;;口碑营销:传媒舆论经济生成的一种诠释[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吴信训;陈辉兴;;互联网上公众意见表达的形态、特征及其演进趋势[A];新闻学论集(第19辑)[C];2007年
10 金爱武;黄宝龙;李明华;傅秋华;方伟;;参与式竹业技术推广机制及其实践[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申桂萍 本报记者 郑立华;大国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N];中国商报;2009年
2 徐瑞哲;微博虽好也需“打假”[N];解放日报;2011年
3 陈旭鑫;网络时评:凸显“意见领袖”功能[N];中华新闻报;2004年
4 上海驰纵经济研究院 李琛;话语权 意见领袖 品牌精神[N];法制日报;2006年
5 芮成钢邋口述 韩杨 采写;芮成钢:“我希望做一个平凡的意见领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刘步尘邋卞X;营销手段日趋多元 意见领袖价值凸显[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袁钦玲;AMD双核征服个人购机“意见领袖”[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8 赵正;意见领袖和“托儿”[N];中国经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俞家骅 通讯员 杨宁;直接与“意见领袖”对话[N];中国黄金报;2006年
10 李立;个人互联网时代的意见领袖[N];中国经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梦非;社会化商务环境下意见领袖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高献忠;虚拟社区秩序的生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亮;基于博弈论的财产保险市场隐蔽信息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纪红;互联网舆情的形成发展与引导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7 马玉涛;在线客户评论的产品族设计与加工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金爱武;浙闽山区毛竹高效经营技术与参与式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9 蒋玉石;零售行业中顾客口碑传播意愿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徐娟;基于健康促进生态学模型的患者寻医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玲;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陈f^;“虚拟意见领袖”在品牌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梁丽;“转基因水稻”事件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文;当代大学生班级中的意见领袖——对华中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的调查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5 王培;我国大众虚拟社区意见领袖舆论影响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申深;农民工传播角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盖立阁;陈冯现象的科学传播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8 温波;大众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媒体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孙江涛;农村创新人才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柴素芬;网络民族主义的传播学探讨[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13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1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