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出处:《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我意识的全面了解,不仅能够促进其强化和统一自我意识,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文章首先对自我意识的内涵作了阐释,它包含了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然后从这三个维度论述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以及大学生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如何调适大学生自我意识,促使自我意识能够更加完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elf-awareness, not only can promote its strengthening and unity of self-awareness. And it can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Firstly,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which contains three psychological components-self-awareness, self-experience and self-control. Then from these three dimensions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sciousness to mental health.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how to adjust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Promote self-consciousness can be more perfec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思想道德建设视野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编号:05BZX064)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为姚本先教授。
【分类号】:G645.5;G444
【正文快照】: 国外心理健康的研究者把自我意识作为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正确的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人对自己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慧燕,周超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与克服[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姜峰;大学新生自我意识发展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清;;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J];文教资料;2007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汲新波;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林美琴;先进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任艳;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丽萍;;自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J];世纪桥;2011年11期
2 赵丽霞,贝良;锦州师范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3 廖小华;黄晓丽;;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陆璐;姚本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1期
5 郑华;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6 赖文龙;;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7 钱军;;维护学生的自尊[J];网络财富;2010年22期
8 郑晓边;;高中生心理健康五因素调查[J];体育教学;2006年04期
9 陈小华;试论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的关系[J];广西教育;2001年14期
10 刘丽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因[J];高教论坛;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昭红;石艳华;;多元社会型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积极回应[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廖明英;;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徐晓波;;大学生害羞的现况与应对策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文增;魏忠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的干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卢文滔;朱亿萧;李征;;在内地的澳门大学生大五人格、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启明;;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周远清;;教师,,呼唤心理健康[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伊;;“合理情绪疗法”在高校辅导员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中的应用[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黄怀宁;;制定心理健康的可操作标准突破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瓶颈[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10 师领;;大学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课程的宗旨、名称和内容[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虹 季帅;扬州多渠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丹;政协委员呼吁:学校教育莫忘“心理健康”课[N];榆林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艳;关注心理健康:来自心理咨询室的报告[N];岳阳晚报;2010年
4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成人”比成材更关乎幸福[N];文汇报;2011年
5 翟金国 赵靖平;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N];健康报;2004年
6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厚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N];光明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丰捷;大学生应像爱护身体一样呵护心灵[N];光明日报;2009年
8 钟和;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记者 卢兴江 通讯员 蔡刘建;孩子为何总爱发脾气?[N];中山日报;2008年
10 任伟;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N];中国教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郝若平;家校合作:亲师互动对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陈妙;台湾地区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现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建鸿;中学生责任心形成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虎林;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求索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伟;培育个体生命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娥蕊;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发展特点及教育促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晓玛;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齐原;信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5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孟淑青;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方芳;学优生、学困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光辉;“大五”人格与应对方式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胜华;基层选调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珍;某医学院校残疾学生生命质量、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3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2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