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西方学界关于责任起源的三种构想及其比较

发布时间:2018-01-24 13:42

  本文关键词: 责任起源 社会依存 文化依存 进化与适应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代西方学界关于责任的起源问题存在三种不同构想,即社会依存构想、进化与适应构想和文化依存构想。这三种构想分别从社会、文化和进化的视角审视责任的起源并构建着各自的理论体系。本文综述了这三种构想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思路,并对其贡献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主张这三种构想尽管存在分歧,但仍然存在趋向融合的可能性。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origin of responsibility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scholars, namely, social dependence, evolution and adaptation, and cultural dependence. Cultural and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examine the origin of responsibility and construct their respective theoretical syste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viewpoints and research ideas of these three ideas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contribu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se three ideas, there is still the possibility of convergenc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演进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的增多,责任问题正日益受到西方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许多争论,譬如责任的内涵与外延之争、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争,积极责任与消极责任之争等等,其中有关责任的起源之争最引人注目。毫无疑问,责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张践;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王光荣;后现代之“后”──后现代概念的意义探索[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8 许晓平;后现代视野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9 李太平;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10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2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8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卢强;复杂之整合—黄山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2 李立生;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4 杜萍;现代化中历史悲乐论论争及其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哲;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谢清果;科学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俊;后现代主义与自然资源管理[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8 冯玉华;后现代伦理观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雨亭;隐蔽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苏令银;深生态学:理论及其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义宝;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依存关系初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460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60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4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