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当代大学生情绪障碍分析及自救建议

发布时间:2018-02-02 17:41

  本文关键词: 大学生 情绪障碍 自救 出处:《教育与职业》2007年2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情绪障碍,对学习、生活产生极大影响。文章试图从其表现、成因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大学生自救的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主动走出消极情绪困扰,提高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often appear emotional disorder, for learning, has great influence on lif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auses from the performanc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students take the initiative out of the negative emotions, improve the ability to manage their emotions.

【作者单位】: 平原大学社科部;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家庭、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各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一压力不仅对步入社会的人造成了影响,也对在校的大学生造成了影响。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而出现心理问题,给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以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年;关于对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德育模式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静;网络心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卢刚;;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曲佳;;情境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吴晓雷,冯维;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与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王林;;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心理归因[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8 施翠芳;优秀生外语学习归因特点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魏青;论挫折教育的特征与原则[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胡韬;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新取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士勤;杜允;;当前高职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禹;排球运动员智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2 李红燕;认知方式与阅读水平对文章标记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萍;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桑青松;策略型学习者及其培养的相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黄寿友;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假性类比关系及其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志贤;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宝敏;基于多种通讯机制下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从凤艳;建构主义理论支持的英语CAI网络教学模型的分析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王俊红;塔雷金娜教学控制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健康研究;2011年04期

2 谢玉兰;;重庆大学生生活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3 黄帅;宋开春;;高校大学生心理贫困及解困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4 袁智强;成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11年03期

5 张桂华;;好心的误导[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6 李娟;;心理信箱[J];知识就是力量;2011年07期

7 赵晓军;刁连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8 王建中;吴瑞林;;城乡差异对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9期

9 吕晨霞;;校园危机干预1例纪实报告[J];中国校医;2011年08期

10 赵丽萍;;自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J];世纪桥;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文东;臧文静;任君红;戴梅竞;;挫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程度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文武;王晓笳;胡珍玉;;宁波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情绪障碍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罗永纲;李笑燃;;试论大学生的情绪障碍及其调适[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戴梅竞;窦俊;蒋羽飞;;大学生情绪障碍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刘新华;诺敏;;试论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其辅导[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玲;李雄鹰;;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傅彩云;;保持愉快情绪 提高大学生活质量[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崔延瑜;;一张折纸引发的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大楚;;如何对学生受挫心理进行调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徐凤姝;杨宜音;;关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情绪的“TAT”试测及其分析[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晓光(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透视以及应对策略[N];安徽经济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赵永宏;大学生成长第一课该上什么?[N];大同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靳晓燕;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拾起跌落的梦想[N];光明日报;2008年

4 衣晓峰 本报记者 郑伟;厌学心理严重或是情绪障碍[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5 张学英 本报记者 周芝敏;一切从“心”开始[N];黑河日报;2010年

6 实习生 刘楠 记者  鸣琦;陕师大倡导“快乐伴随每一天”[N];陕西日报;2006年

7 王端鹏;青少年“心事”考验家校心理防线[N];济南日报;2008年

8 林静;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N];光明日报;2007年

9 姜澎;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家长应首先接受辅导[N];文汇报;2007年

10 张会齐;理想:不是遥远的梦[N];中国教师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明慧;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柳忠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艳霞;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与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4 伊学慧;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及其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潘朝霞;大学生心理分离与学校适应: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D];河南大学;2009年

6 袁园;山东大学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周金鸿;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与衔接[D];山东大学;2007年

8 胡宝倩;南京市高校新生自我和谐与适应性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张伟;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10 江翠娟;农村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5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85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9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