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的知识基础与德育教师专业化
本文关键词: 学校德育 教师专业化 知识基础 德育活动 德育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 德育实效 相关研究 现实性 道德认识 出处:《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0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会议再次提出“德育专业化”命题,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研讨。这一命题事关教师专业化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强烈现实性的理论话题。会后,我们约请相关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心得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本次笔谈。虽然他们的思考角度、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会从特定视角给我们以启发。我们希望以此推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Abstract]:In October 2006, the conferenc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of "the special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gain. This topic is related to the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t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strongly realistic theoretical topic after the meeting. We invite relevant researchers to sort out the research experience of this subject, and form this written talk. Although they think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cademic views are not the same. But it will inspire us from a particular perspective. We hope to further the study of this issu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关于学校德育问题,常听到不少教师和学校领导谈及如下困惑:一是在日常科学知识教育任务很重的情况之下,如何抽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实施德育;二是学校试图进行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但没有足够的经费。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的回答是:首先,应该明确,在学校教育中并不存在着科任教师和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万江;英国学校德育述评——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比较研究之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4年Z1期
2 檀传宝;;论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04期
3 雷湘竹,闵晓阳;当代美国学校德育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4 张珍如;学校德育五字诀[J];湖南教育;2002年03期
5 汪园莉;浅析学校德育的合理实施[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6 刘晓丽;让学校德育走进研究性学习——论德育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钟建丽;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4年03期
8 龚上华,林桂榛;“国家教育”与学校德育[J];教育探索;2004年10期
9 邢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校本培训[J];教育探索;2004年10期
10 康洁;陈书华;;论教师专业化的社会角色困境与出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旭东;崔瑞海;孔令伟;宁凯;;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连茂廷;房元霞;;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俊生;;从“双重人格”现象谈学校德育的误区[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4 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张传燧;蒋菲;;《学记》的教师思想与教师专业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宁虹;;从跑道到跑的过程——课程改革新理念与教师专业化[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张云;;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析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陈敏婷;;打造学科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10 尤佳;;浅谈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成长[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田建国;新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逯阳;加强学校德育 提高德育实效[N];中国信息报;2004年
3 金柯;30个项目聚焦学校德育[N];解放日报;2004年
4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张良才;学校德育应在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记者 毕全忠;天津推进学校德育创新[N];人民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王淑军;学校德育应对挑战[N];人民日报;2002年
7 贺清杰 杨俊国;冀州强力实施教师专业化提高工程[N];衡水日报;2008年
8 常晓红;倡导文明行为深化学校德育[N];东营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微;西部教师专业化拿什么来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何祥林;由陶宏开现象看学校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祯玉;突围与自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苍金户;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房敏;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理性分析与对策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艳;教师风格形成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时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运行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俊芳;教师专业化:教育者的实践理性回归[D];山西大学;2008年
6 齐丹丹;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胜;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成堂;教师专业自主权问题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查冲平;师范类本科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红燕;试论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6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8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