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传统教育研究:一种方法论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 传统教育 新课改 方法论 研究构想 教育传统 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性思考 历史唯物主义 问题研究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情绪表达遮盖理性思考,以现实的教育弊端责难传统教育,全盘否定代替合理批判,研究过程充斥着话语霸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传统教育的研究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来说,应做到思考结合、重视问题研究、拓展特有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研究构想。
[Abstract]:Emotional expression covers rational thinking, criticizes traditional education with practical educational malpractice, replaces rational criticism with total negation, and fills the research process with discourse hegemony. It is the main problem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Concrete problem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concrete analysis. Specifically, we should combine thinking,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blem research, and expand specific research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is, some research idea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明言;西方教育史方法论五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傅林;20世纪西方新史学范式对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晓峰,韩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2期
2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3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影;;城市文学的“上海怀旧”之旅[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5 任连祥;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信仰的铸造与创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刘旺洪;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性反思——评《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上卷)[J];比较法研究;1994年02期
7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王洪才;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军,许声宏,王润斌;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竞技体育精神文化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王中江;;进化主义与中国近代的保守、渐进与激进[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5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孔冬;管理生态学[D];苏州大学;2003年
8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9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万菊;从建构后现代精神到建构后现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季岸先;沃尔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叶宗宝;论《新青年》角色转换对新文化阵营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2年
6 仝冠军;中国古代编辑生存状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7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魏燕;于无意义中建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高亚春;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生成:关于德里达的解构策略[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曾峗;乡村社会有组织犯罪及其成因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立国;教育发展观的批判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继传统树新风[J];江苏教育;1980年05期
2 陈俊聪;;认真教好阅读课文[J];四川教育;1980年06期
3 柳之榘;陶行知教育思想不同于杜威三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4 陈育辛;;略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5 千洪范;;培养学生独立性是教师的分内之责[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Z1期
6 韦善美;;教学“三中心”质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7 闻敏;;“加强双基教学”的提法并非过时[J];江苏教育;1981年02期
8 俞润生;;从陶行知诗歌看他的教育思想[J];江苏教育;1981年10期
9 齐彦侠;赵廷娴;;社会主义教育的一曲颂歌——记天津幼师的校庆活动[J];天津教育;1981年11期
10 王天一;杜威教育思想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有;;传统教育 历史教育 非讲不行——在三晋抗战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2 张广有;;传统教育历史教育非讲不行[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3 胡金鳌;米正国;;试论彝族谱牒的特点及功能[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4 李大章;侯怀艮;;试论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5 吴育桂;;论陶行知教学思想与当代学习心理学原理[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6 张晓志;;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实施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7 张元庆;;傣族传统教育的作用和影响[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吴秀珍;姚杰;;综合评价是促进学生整体提高的有效办法[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9 关多义;;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肖凤兰;;学习陶行知职教思想 造就新型“生利人才”[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网上读名校[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3 雷雨;欲与传统教育试比高[N];国际商报;2000年
4 蒋笃运;信息技术与教育革命[N];光明日报;2000年
5 周有光;怀念林汉达先生[N];光明日报;2000年
6 惠萍 王旗;教育网站前景不乐观[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7 包国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N];科学时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张翼南;网上读名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顾明远;也谈“教育是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张豪 冯东;你的孩子应该跳级吗?[N];中国妇女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屏;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春梅;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孔伟;知识经济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姜毅;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Web CL)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焦建英;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利敏;《中医诊断学》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邓显宁;论中国生态伦理的本土化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照;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乃祝;我国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激励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21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21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