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新课改前后教材中性别角色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18:29

  本文选题:性别 切入点:性别角色 出处:《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从性别视角揭示了教材中的性别偏见和性别刻板印象,虽然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对女性的描写有所改善,但这一现象并未真正得以解决。对此,本研究从教学和课程改革两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Abstract]:This study reveals the gender bias and stereotype in the textbooks from the gender perspective. Although the status of women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description of women has been improved aft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henomenon has not really been solved.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rom two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reform.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晓斌;从我国三种小学语文课本看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兼与美国一种阅读课本的比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2 曾天山;论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厚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材和教学——体育课改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J];安徽体育科技;2012年03期

2 胡振京,杨昌勇;女性主义课程观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3 于娟;;从课文人物看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性别教育[J];才智;2010年22期

4 甘开鹏;;从学校教育看儿童性别社会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周蓉;;重建一座幸福的童诗花园——浅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新诗的传播[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陆海棠;;透视学校教育话语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9期

7 邹晴;;基于性别视角评价商务英语教材编写[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罗焰;胡斌;;历史教学不能缺少女性——浅论女性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6期

9 王凤华;;确立教育中的社会性别新视角[J];徐特立研究(湖南儿童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10 陈莲;刘猛;;论小学教师在儿童性别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孟维娜;;不适应的男孩[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胡琰;;“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西方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教学民主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何文胜;;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方刚;;男性气质多元化与“拯救男孩”[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银心;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初中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云;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金玉梅;社会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李艳红;东乡族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芳;时尚杂志与中产阶级女性身份[D];上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莉贤;小学语文教科书性别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宇;幼儿园幼儿故事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淑琼;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英语教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娟;中学女性语文教师的优势与弱点个案叙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杜晓娜;1992版与2001版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书娟;幼儿园教材中的女性角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胡锦;语文教科书中族群文化选择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纪文平;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宝石;《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多元文化类型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马方丽;小学女校长领导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龙江;;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中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小学语文课本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2年05期

2 F·L·丹玛克 ,李美格;儿童读物中的男性和女性:交叉文化分析[J];心理科学通讯;1981年03期

3 汪名殨,崔建民;儿童读物中的性别研究——对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所做的统计分析[J];心理科学通讯;1988年05期

4 杨宏飞;也谈本能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与李述一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198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松林;王惠萍;李克信;;新课改前后初中英语教材中性别角色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年01期

2 邢文英;程红;王永利;;中外高校外语教学比较研究[J];河北学刊;2008年05期

3 乔刚;;美、德、英、法、日五国的教师教育特点与借鉴[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万良华;熊百华;陈颖悟;;江西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延寿;;中俄高师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戴亚萍;潘勇;;中专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8期

7 杨莹;张延增;;中美大学课程改革比较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教育资讯[J];黑龙江教育;2003年Z3期

9 唐云鹏;;对比美日英体育课程改革看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5期

10 郝德永;二战后英、美、日普通学校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上)[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果;张金玲;张玉娣;;新课改前后教材中性别角色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池美善;;中韩地理(社会)课程标准的比较[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6 吴慧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孟雪征;曹相生;;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8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10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2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3 市教委副主任 黄永刚;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莫荣标 韦纯剑;深化课程改革 传承民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8年

5 叶小华 城区凤山中学;因应课程改革,改进作文教学[N];汕尾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炳亭 褚清源;传统课堂的现代救赎[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8 本报记者 清泉;开发区课程改革初见效[N];海峡时报;2003年

9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2 张立勇;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周松兰;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5 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秀花;卡尔梅克语与蒙古语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妮娜;新课标下“山东版”与“北师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小缨;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赖燕燕;初中《生物学》(植物部分)大纲教材与课标教材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彩福;中、韩、美护理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5 Lkhamsuren Tumenbaatar;蒙古、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云霞;新课程改革前后教材中性别问题的比较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丽丽;上海市高中生物学教材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聂璐;新课标下四套七年级生物教材的分析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爱东;能力本位教育在现代高等烹饪教育中的实现[D];扬州大学;2007年

10 杨芳;何时真正撑起半边天?[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2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62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2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